与会嘉宾建议海南和贵州在推动绿色发展上互通互鉴
以数字生态文明助推“两山”转化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英才
“从云贵高原到南海之滨,绿色发展从来都不是独奏曲。”7月5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式现场,环绕会场的“绿色之音”,让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邸伟杰颇有感触。
邸伟杰说,论坛聚焦绿色发展前沿,主题创新、亮点频频,“比如AI+绿色发展论坛、环保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等,展现了贵州在绿色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论坛开幕前一天,7月4日,当飞机降落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舷窗外连绵的群山映入眼帘,邸伟杰就留意到,这是一座被绿色拥抱的城市。“贵阳环境优美,气候舒适。当天我看了一下,空气环境质量很好,PM2.5浓度仅为4微克/立方米。”
贵州的名片是“山”,海南的名片是“海”,一山一海,虽相隔千里,却也因同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而心手相牵。
近年来,海南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变现”之路,完成五指山大叶茶碳足迹核算研究、碳标识生态价值提升方案,试点建立热带滨海城市GEP评价考核体系。风电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全生物降解塑料等新兴产业在海南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让产业发展底色更“绿”。
“海南和贵州同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但彼此的资源禀赋不同。在生态价值转化、制度创新、数字治理这些领域,贵州形成了比较好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依托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数据赋能生态文明建设,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发展方向。”邸伟杰表示,在生态+文旅、生态+农业等领域,琼贵两地可以互通互鉴。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贵州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推动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全省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47%上升到2024年63.3%。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产力,融合绿色化数智化大抓产业、主攻工业。贵州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一批绿色工业百亿级项目落地建设。
“海南和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合作空间广阔。”贵阳市委党校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柏山认为,两地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应加强交流合作,携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李柏山介绍,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为贵州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发优势正逐步凸显。除了充分发展茶叶、石斛、竹子等特色农业,贵州还推动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动全球。他认为,海南可借鉴贵州,“深化数字技术应用,以数字生态文明助推‘两山’转化。”
展望前路,海南的绿色雄心跨越山海。邸伟杰介绍,当前海南自贸港正处于封关运作、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将坚守“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我们将系统实施‘2+N’标志性工程建设、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努力为全国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南经验’,着力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邸伟杰表示。(本报贵阳7月5日电)
相关稿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