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海南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全年预期判断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及建设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继续推进“一省两地”和“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激活县域经济,努力扩大国内外需求,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省经济呈现出速度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改善、质量提高和县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的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开创了建省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经济高位平稳运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宏观经济和微观主体景气攀升。
经济提速上行后继续处于高位运行。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575.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同比增速提高了3.9个百分点,自2003年进入二位数增长平台、今年初又再次提速上行后一直处于高位平稳运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89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169.64亿元,增长30.7%;第三产业增加值230.84亿元,增长11.6%。
产业结构继续改善优化。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上半年,在三次产业比重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30.40%,比上年同期下降2.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29.48%,提高3.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0.12%,下降1.67个百分点。渔业、林业、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上半年提供的增加值占农业比重的51.8%,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石化、汽车、造纸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工业比重,上半年工业比重为23.11%,同比提高3.76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高端游客、海外游客增速明显快于国内游客,旅游客源结构逐步得到改善,上半年海外游客所占比重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和微观主体景气攀升。上半年,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1.28,比去年同期提高2.65点;反映微观主体运营状态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41.18,提高11.21点。宏观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跃走强。
(二)农业生产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农业战胜干旱和果断处置“香蕉有毒”谣言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上半年,农业实现增加值174.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分行业看,渔业、林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完成增加值分别增长10.3%和10.5%,同比增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和8.7个百分点,渔业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0.9%,成为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分农产品看,水果、橡胶产量大幅增长,瓜菜产量创历史新高。上半年,水果总产量162.7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3.0%;橡胶产量8.63万吨,增长19.3%;水产品产量84.16万吨,增长13.4%;肉类总产量33.68万吨,增长6.0%;瓜菜产量317.89万吨,增长4.4%。
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3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3%,同比增速加快了17.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6.6%,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分规模看,大企业成为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点,新投产企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上半年,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中海油富岛60万吨甲醇厂、一汽海马汽车厂和金海纸浆厂等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38.78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达81.6%。其中,仅新投产的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完成工业总产值就达155.22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达69.0%。分产品看,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增长77.7倍,成品糖增长1.2倍,汽车增长88.5%,机制纸及纸板增长58.3%,发电量增长23.7%,纸浆增长23.4%,原盐增长22.5%,人造板增长19.7%。工业产销衔接较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上半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6%,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口交货值达47.82亿元,增长2.3倍。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消费市场持续走旺,国外需求显著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3.43亿元,增长12.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57亿元,增长12.3%。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9.02亿元,增长2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07亿元,增长41.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34亿元,下降43.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5.02亿元,增长46.3%。分行业看,公共领域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加强。上半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等公共领域投资增长93.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增长199.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91.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37.0%。投资资金到位较好。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83.23亿元,增长18.3%;资金到位率为154.4%,同比提高了7.2个百分点,后续投资能力显著增强。
新一轮消费加快升级带动市场走旺。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41亿元,增长15.6%,同比增速加快了1.4个百分点,在三大需求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区域看,城乡市场全面走旺。上半年,城镇零售额136.17亿元,增长16.0%;农村零售额35.25亿元,增长14.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增长13.0%,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5.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7.0%,其他行业零售额增长8.7%。汽车、住房、旅游等新一轮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成为消费需求走旺的支撑点。上半年,汽车销售额增长21.0%,城镇居民人均购房建房支出增长101.9%,旅游消费增长26.0%。
外需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增强。1-5月份,全省进出口总额13.69亿美元(不含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其中,出口总额5.20亿美元,增长1.1%;进口总额8.49亿美元,增长50.8%。上半年,对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高达69.0%的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进出口总值为17.1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3.45亿美元。全省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增长2.3倍,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四)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1-5月份,列入统计监测的4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3%;综合效益指数为275.0%,同比提高61.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2.07万元/人,增长31.5%。
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上半年,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120.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5%,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财政收入增长3.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47亿元,增长33.5%。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49.65亿元,增长32.5%。分税源看,营业税17.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9%,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贡献率达37.3%,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契税随着房地产交易活跃增长104.5%,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增长69.7%,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31.4%。
城乡居民收入同步较快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其中,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4262元,增长15.8%,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达69.5%,拉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74元,增长16.2%。其中,农民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现金收入1423元,增长20.2%,对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贡献率达82.7%;农民离土不离乡务工和外出从业现金收入235元,增长21.8%,对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贡献率为14.5%,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亮点。城乡居民收入首次实现二位数同步较快增长,经济发展给城乡居民带来了较多的实惠。
(五)金融形势平稳运行,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经济运行环境健康、安全。
货币信贷平稳增长。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42.71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652.22亿元,增长21.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0.69亿元,增长7.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63.87亿元,比年初增长3.6%。其中,中长期贷款845.84亿元,增长2.5%,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0.8%提高至72.7%。上半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616.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现金支出1604.84亿元,增长11.9%;现金收支扎差后货币净回笼11.23亿元,增长16.2%。
物价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8%,涨幅仍在可控范围之内。分类别看,结构性上涨特征较为明显,食品类价格上涨6.3%,是拉动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居住类价格上涨4.2%;家庭设备和用品与维修服务价格上涨3.1%;烟酒及用品上涨1.0%;交通和通讯上涨0.6%。衣着类、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4.1%、1.9%和1.4%。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六)县域经济活力显著增强,区域产业布局规模优势凸显。
县域经济增长的活力显著增强。从经济增长来看,上半年,在全省20个市县(单位)中,有18个市县(单位)GDP增速在10%以上。其中洋浦增长97.1%,东方增长32.5%,三亚增长16.6%,昌江增长15.1%,澄迈增长14.6%、定安增长14.4%。从投资需求来看,市县投资的积极性高涨,全省有11个市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以上,其中陵水、乐东、琼海、三亚、万宁、五指山等市县投资增速分别达489.9%、348.9%、69.9%、69.4%、62.0%和53.0%,市县潜在经济增长能力明显增强。
区域产业布局规模优势凸显。上半年,以海口、澄迈为代表的琼北经济综合区完成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高达36.6%,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26.1%,成为牵引全省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以洋浦、东方、昌江为代表的西部工业走廊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7.52亿元,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35.7%,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8%,成为推动全省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以三亚、陵水、万宁为代表的琼南旅游圈接待过夜人数占全省旅游过夜人数的58.8%,提供的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68.5%,成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七)民生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从政府投入看,上半年,在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5.3%和8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增长7.3%,民生和就业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等支出分别增长11.6%、16.7%、11.5%和25.9%,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支撑经济高位增长的主要因素
当前,支撑经济处于高位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一)潜在的生产能力转换为现实的生产能力。2006年,全省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425.74亿元,形成一批新的生产能力,并在2007年转换为现实的生产能力,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亮点。仅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中海油富岛60万吨甲醇、金海浆纸等在2006年建成投产后,今年上半年提供的工业产值就达191.51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5.6%,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新生重要力量。
(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结果。目前,海南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重心已从轻工业主导型转向基础工业主导型发展。上半年,工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已由上年同期的19.4%提高至23.1%,重工业所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4.1%提高至77.1%,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6.6%,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省内需求、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合力拉动作用。从省内需求来看,年初以来,随着新一轮消费结构的加快升级,各市县消费市场纷纷呈现出旺销的发展势头,长期低迷不振的农村消费市场得到有效激活。上半年,全省20个市县(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在11.1~21.3%不等,城乡二个消费市场实现了同步增长。从国内需求看,我省生产的蔬菜、水果、干胶、水产品和成品油、汽车、甲醇、化肥、浆纸等工业品大量流入国内市场,促进了省外需求的有效增长。上半年,全省货物出港量达1418.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7.8%。从国外需求看,水产品、有机化学产品、钢铁、成品油出口大幅增长。上半年,水产品、有机化学产品、钢铁等出口增幅分别达5.3倍、2.0倍和54.4%,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提供工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69.0%)出口货值达3.45亿美元,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上半年,尽管海南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良好发展势头,但经济运行中有些问题仍值得关注,有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加以解决。
(一)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上半年,尽管整体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经济增速已比一季度回落了1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是主导经济增长的工业增速减缓4.2个百分点。一是受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和车价持续下降的影响,海马汽车出现增产不增值,上半年完成产值为47.27亿元,增长39.6%,增幅比一季度回落了14.2个百分点;二是中海油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和海洋石油富岛化肥厂停产检修,减少产值3.92亿元,其对工业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减弱;三是受郑筱萸案的影响,海口康力元药业有限公司停产整顿减少产值1.47亿元,导致了制药业增加值下降;四是新大洲摩托车厂迁离海南,减少产值2.09亿元;五是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全省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0%。其次是入春以来西南部、南部、西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影响了春耕生产,造成了上半年粮食减产7.4%,加之香蕉有毒谣言的冲击和荔枝等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造成了上半年农业经济增速比一季度减缓了1.3个百分点。
(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上半年,尽管固定资产投资仍处较快增长通道,但增速已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了1.6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大项目投资进展缓慢。上半年,全省148个1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仅完成年度计划投资(年度计划投资额为278.77亿元)的39.9%。其中,完成年投资计划30%以下的项目达到36个。二是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354个,比上年同期减少18.8%,尤其是原计划上半年开工的一些大项目未能如期开工。三是制造业投资大幅下降,不利于提升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上半年,制造业完成投资17.9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3.6%。。
(三)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加大了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年初以来,在生猪、家禽等价格持续上涨的推动下,食品价格一路攀升。上半年,食品类价格涨幅从一月份的4.9%迅速升至了6.3%,由此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了2.8%,高出了2.5%的全年价格涨幅调控目标,逼近了3%物价涨幅的警戒线水平,加大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支出,对低收入群体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多支出94元。其中,城镇居民较低收入、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多支出94元、82元和95元,分别占不同层次家庭增收部分的26.2%、50.8%和50.6%。其次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过大降低了农民的实际收益和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4.8%,而农业生产者价格仅上涨2.7%,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得到的收益有相当部分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抵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2%,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仅上涨2.4%,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企业预期生产信心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上半年,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景气指数就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6.4点和1.5点。第三是成品油调高售价压力显著增大,可能会通过交通运输传导加大经济运行的成本,并和食品价格合力推涨价格总水平。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升已加重了国内成品油原油价格的倒挂程度,据商业部预测,下半年成品油价格可能会进一步调高,价格上涨可能会从单一的结构性上涨转向结构性与成本推动型并发上涨。
(四)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机构所处微观层面的外部金融环境,包括与金融机构实现利益和规避风险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客户企业改革、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等等。就此来看,尽管海南已摘掉了金融高风险区的帽子,但总体来看金融生态环境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缺少资金无处可贷,另一方面是银行存款“惜贷”、“怕贷”造成资金滞留库中依然存在。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长10.9%,而各项贷款余额仅增长3.6%,存贷差达578.84亿元,比年初增长29.1%,比上年同期增长61.0%。这种现象的存在,在国家持续调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情况下,不仅会加大银行的付息压力,而且也不利于发挥银行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全年经济预期展望及建议
总体来看,全年经济预期所需的宏观环境仍然较好,支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因素仍然较多。从国际环境看,尽管世界经济受美国经济减速等因素的影响增势有所趋缓,但仍呈扩张发展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5.0%左右,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5年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欧元区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日本经济继续复苏,东盟国家经济形势仍然较好,其作为海南主要出口目的地将有利于增加国外需求对海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仍然较旺,有利于发挥国内需求对海南经济的拉动作用。从省内环境看,随着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一汽海马15万台汽车发动机、中海油60万吨甲醇、华能2台33万千瓦机组、110万吨铁精粉厂等大企业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实现,福耀玻璃厂、乐东气田等即将建成投产,支撑工业经济高位增长基础较好;东环铁路、160万吨造纸、大广坝二期枢纽灌区工程、大甲醇、20万吨精细化工、博鳌、神州半岛、清水湾、香水湾、海棠湾等一批工业、交通、旅游房地产等项目即将开工或投资进程加快,潜在投资需求仍然较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日趋改善,居民预期消费支出信心显著增强,加之第57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将继续在三亚举办,旅游消费会继续保持旺盛态势,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放大,支撑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明显大于不利因素,全年经济将在较快轨道上呈现出“高开微调”的运行态势。
下半年,要着力解决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年经济预期目标。
(一)发挥潜在生产能力,稳定经济增长基础。目前,水、电等资源性约束经济增长的问题已得到缓解,要抢抓这一有利时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释放出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支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首先,要释放好中海油富岛化肥、60万吨甲醇、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一汽海马、金海浆纸等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确保福耀玻璃、20万吨卫生纸项目等如期投产增加新的生产能力,继续发挥大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其次,要鼓励和支持制药企业走自我创新之路,尽快摆脱郑筱萸案的阴影,做强做大制药产业,支持经济较快增长。另外,要抓住旱情缓解的有利时机,及时安排好下半年的农业生产,并做好海南农产品的宣传促销工作,把干旱和“香蕉有毒”谣言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二)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发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作用。当前,海南仍然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省份,下半年尚有60%的计划投资量需要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和进度。一是已经批准的投资项目,要抓紧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解决好征地、拆迁、水电路配套和安置等问题,尽快开工建设;准备上马的项目要抓紧进行项目论证、送审、环评等工作,争取早日获得批准。二是督促在建续建重点项目加快投资进程,尽快竣工投产,及早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发挥效益,支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三是要做好新开工重点项目用水、用电及各种服务工作,加快投资进度,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传导作用。四是严格落实重大项目联系、跟踪服务责任制度,抓好项目资金落实,全面清理在建、续建、新建重点项目投资资金落实情况,帮助在建、续建、新建重点项目落实投资资金,确保在建、续建、新建重点项目按计划完成投资进度。四是要积极策划和上马一批大型现代工业项目,大力推动重点项目、有市场前景的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尽快开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围绕炼油、化工、汽车制造、造纸等大企业规划和扶持一批下游工业企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
(三)加大物价监控力度,稳定经济运行环境。首先抑制食品类价格上涨是当前价格调控的主要目标。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在加大对食品价格监管力度的同时,要采取必要的市场调节手段平抑食品价格。目前要重点加强对肉类、食用油等价格涨幅较大食品的监测,及时疏导各种渠道,组织好食品的供应。要规范市场流通秩序,控制囤积,防止哄抬物价。要关注低收入群体生活,做好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工作,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其次是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农民的实际收益。第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应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从技术上向成本要效益,拓宽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的生产信心。第四是要防范成品油价格上涨可能通过交通运输传导加大经济运行成本,并和食品价格合力推涨价格总水平,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疏通企业融资渠道。首先是要利用海南特区的立法权,完善金融信贷法律法规,为金融信贷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其次是要进一步推进诚信海南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企业贷款担保制度,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放贷信心。第三是要发展信贷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贷款企业的审计和信用、运营评估,透明企业运营信息,为银企信贷合作架设桥梁。
(五)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推进生态省建设。2006年,海南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2%,离年降低2.5%的目标差距较大,节能降耗任重道远。一是要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企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产品。二是加强对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技术进步。积极创造发明新的技术和材料,对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进行替代,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三是加强重点耗能企业基础工作,量化、跟踪和落实降耗指标;控制工业部门高耗能行业的发展,突出抓好电力、钢铁、建材、石油加工、化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四是加强对新建或扩建项目监督管理,严把审批环节。对不符合产业政策,限制、淘汰类的项目以及选址不当对环境污染严重,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和高耗能的项目,坚决不批,从根本上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意识的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尽量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使废弃物质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信息报送:省统计局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