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南唐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
邂逅“高家三彩”
五彩斑斓的唐三彩作品吸引游客驻足观看。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子仪 通讯员 陈海清
“妈妈,你看我这样给唐三彩上色是不是很漂亮?”近日,在海南唐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内,来自海口的小朋友黄奕轩正全身心地沉浸在唐三彩上色的奇妙体验之中。他手持精致的画笔,蘸取着五彩斑斓的釉料,小心翼翼地涂抹在那些形态多样的素陶胎体之上。
在传习馆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指导下,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唐三彩施釉作品在小朋友的手中逐渐呈现出来,有12生肖动物,也有穿汉服的小胖妞,液态的釉料凝固在器物胎体之上,仿佛穿越了千年时空,拉近了大家与历史的距离。
就在不久前,海南唐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在琼海市官塘学院小镇隆重开馆,这使得唐三彩文化再次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作为海南首家以唐三彩为主题的展览馆,它不仅为文化交流与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也让公众有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唐三彩、深入理解中原地域文化的宝贵机会。
踏入传习馆第一个功能厅——文博展陈厅,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唐三彩马、骆驼、人物和器皿。据介绍,这些展陈艺术作品,均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华老字号“高家三彩”掌门人高水旺大师唐三彩文物1:1复刻艺术展作品中的代表作。
讲解员黎茹芬介绍,唐三彩是唐代时期色彩釉陶艺术品的总称,因其釉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被命名为唐三彩。其制作技艺起源于初唐,鼎盛于中唐,到了两宋时期逐渐衰落,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中原唐三彩与海南有着鲜为人知的渊源,在唐代时期,唐三彩器物和技艺就是经过海南漂洋过海走向了世界。
在宽敞明亮的展厅正中央,摆放着一排气势非凡的十二生肖兽首,它们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每件作品均呈现深褐色,与五彩斑斓的唐三彩有着明显的差异,瞬间吸引着每一位过往者的目光。 众所周知,圆明园的12兽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背后的历史故事而闻名遐迩。而展厅所陈列展示的这一组十二生肖兽首,是根据圆明园12兽首文物艺术品精心创作的唐三彩作品。
这组作品中,无论是鼠首的机灵乖巧,牛首的憨厚稳健,还是虎首的威猛霸气,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生肖文化的独特魅力,唐三彩独有的釉色变化更是为作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高贵。它们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传递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
在展厅里,还有一只黑色的马,同样也引人注目。黎茹芬介绍,这件作品是这个展馆的“镇馆之宝”——中国马,也叫黑釉勾头马。这只马是根据大唐匠师以秦王所骑战马白蹄乌为原型制作的彩陶白蹄乌,旨在褒奖开国将帅。
20世纪70年代,该文物复制品先后赠予50余个国家元首政要,堪称绝世珍品,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该文物现藏国家博物馆,而传习馆里的展品同样由高水旺亲自创作。
据了解,2008年,唐三彩烧制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更是被列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项目;而在2024年3月,洛阳唐三彩非遗基地还被认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海南唐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藏展品1000余件/套。”馆内负责人王俊表示,除了丰富多样的唐三彩作品展览外,传习馆还设有文化交流厅、文博展陈厅、研学培训厅、沉浸式体验厅、艺术精品厅和文创集合厅六个功能厅。
在这里,市民和游客可以参观体验唐三彩历史文化展览展示、唐三彩非遗技艺科普教育、培训体验、研学旅游、收藏鉴赏、技艺展演、授徒传艺、创意设计、定制开发、产品购买等一系列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