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熟了
2025-06-30 10:18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写生翎毛图卷》(国画,局部) 赵佶(宋)作

■ 黄宏地

荔枝园的荔枝熟了。

荔枝园的荔枝有四百多亩,三千多棵,漫山遍野,连绵茂密,一眼望不到头。红透了的果实挂在树枝下,挂在树枝上,挂在树梢上。向阳的一边密密麻麻的,不向太阳的一面就少多了,多少相间,一棵树能收获百来或者二百斤,三千多棵树,就有三十多四十万斤的收获了。这种应时水果,赶早不赶晚,赶早了能卖好价钱,早一天和晚一天的价钱相差甚远,就是同一天早晚的价钱都会不一样。工人一个星期前就进场了,250元一天一人,还包吃包住,虽然招工很难,但还是满地找来了四五十个人。

今年的荔枝准备卖往湖南,计算过了,在湖南能卖好价钱。尾叔也是一个星期前便赶往长沙水果批发市场去了,租好摊位,和客户早有联系。凌晨三点运荔枝的车一到,立即开卖,上午八九点钟,就可以卖完收摊喝早茶了。往年的荔枝都在广州出售,不往远说,去年在广州,除皮去毛,纯利润挣六十多万,今年换成湖南,会多挣些。尾婶就一个人在荔枝园里打理事务。别看她戴副眼镜,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也是里里外外收拾得理清条楚,有条不紊的。采摘、清枝,去叶,过磅、装冰、包装,搬运上车,一气呵成,连一声听得见的吆喝都没有。

面对到处都是荔枝的场景,我是只有眼福没有口福的,小时候落下的病根了。听老人说,古时候,别的农作物收成都不好时,荔枝却会丰收,这说法也是没什么道理的。那几年,是海南荔枝最丰收的时候,海口附近的羊山地区,就是著名的荔枝产地,据考证是一万年以前的火山爆发,被火山熔岩浇灌过的土地,真的肥沃得不得了,熔岩,积淀成了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岩层,坚硬得要命,要活命的老百姓便用各种工具把岩石一块一块凿开,垒成一块块的田园,然后在石块和泥土的隙缝里播种和收获,种出来的庄稼,叶子肥得流油,果实丰满硕大,更奇观的是满山满崖长满了野生的荔枝树,荔枝成熟的季节,几十公里之外的海口市都能闻到熟荔枝的味道。

记得读小学时,少先队有一次活动,我们就是前往永兴镇进行野营(永兴隶属羊山地区的一个乡镇),去参观那里用石头垒起来围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园田地,园田地里满是碎石拌着泥土,各种瓜果菜蔬就是从这种地里生长起来的。这些用石头垒起,又一块一块被分别着连成了一片,随着山势高低起伏,数十米内,只听得见人声喧哗,不见人头影踪的场景,也真是一种奇观。

那次野营,已经过了荔枝成熟的季节,村民们把剩余的荔枝烤成荔枝干,他们特别建有一间一间熏烤荔枝干的房子,这些房子用石头一块一块垒成,野营活动结束,我用家里给的五毛钱,跟当地农民买了一大袋荔枝干,有十多二十斤吧,步行了十多公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把一袋荔枝干背回家来。记得小时候会念的一首关于荔枝的海南童谣:“荔枝壳,做饭勺,荔枝膜,打头额,荔枝肉,把来吃,荔枝仁,做饼吃。”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难吃的食物,恐怕就是用荔枝核碾碎后做成的烤饼了。

我的童年记忆琐碎而富有生趣,记得那几年,海里有鱼在游,天空有鸟儿在飞,也有阳光雨露,也有春风拂面,田地里的稻穗也是节节长高,农民也是稻谷熟了就颗粒归仓的。也是那几年,又是荔枝上市的季节,得胜沙路一条马路都是卖荔枝的,荔枝不是摆在篮里,也不是摆在筐里,而是铺起草席堆在马路上卖,多少钱一铲,论铲不论斤。荔枝在马路上堆积如山,走过路过的人随便吃,我那天因为肚子太饿,饿得慌了,饥不择食,就在马路上吃了起来。再后来,我天天在马路上转悠着吃荔枝。

荔枝本是食疗佳品,可补脑可健身,我这么没边没界地吃着,是超了量了。果真,没几天,我就无力再吃了,发了烧,浑身乏力,躺在床上,仿佛躺在空无一物之上,身体沉沉浮浮,飘飘荡荡地,去医院看了,医生说是荔枝吃得太多,要适量。开了一些药,熬了半个多月,到底还是活了过来。从此,我不再吃荔枝。这个习惯,还一直保持到现在。以后也一定还能保持下去,习惯也就自然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