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业品牌建设该如何发力?
    发布时间:2017-01-18

海南品牌农产品比重较小,缺乏叫得响的品牌,业内人士谈——
海南农业品牌建设该如何发力?

  ■ 本报记者 孙慧 实习生 卢子盈

  三亚芒果、桥头地瓜、琼中绿橙、澄迈福橙、无核荔枝……这些年来,海南人民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海南农业品牌名声逐渐响亮。但相比于全国,海南的农产品在品牌数量、品牌力的建设上还有待提高,目前也缺乏能叫响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农产品品牌。

  农业品牌建设还需要在哪些环节发力?又该如何发力?记者为此采访了业内有关人士。

  产品质量过硬 品牌才能叫得响

  一对并蒂花结出一对并蒂果,一对果实可卖到300元,一公斤果实最高售价1000元,这是由澄迈县桥头镇农民王廷标种植的无核荔枝的拍卖价格记录。

  为何能拍出如此高价,而且还卖得供不应求?王廷标认为,这是无核荔枝过硬的产品力带来的价值体现。由王廷标发明的无核荔枝种植技术,荔枝并蒂开花结果,无核无渣,口感清甜,鲜果保存时间可长达一年。

  王廷标说,他从事无核荔枝种植技术研究30来年,一直坚信品质才是无核荔枝的第一品牌力。为此,他一直只坚守200亩的无核荔枝种植面积,客商都是直接上门购买。

  “产品的口碑,来自于消费者长期的消费体验,质量是一个农产品长远发展的基础。”2014年,超级台风“威马逊”对王廷标的荔枝园造成损坏,虽然也有零星结果,但为保住质量口碑,2015年王廷标没有向外销售无核荔枝,宁愿一年血本全亏,也要保住无核荔枝的质量品牌。

  王廷标认为,农产品生产区别于其他消费品的生产,生产的环节多、周期性强、产品品质和产量受到气温、灾害等因素影响大。为此很多企业面临增长与收益压力,单纯以成本导向而降低品质,甚至以次充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最终只会失去消费者对品牌的根本信任。

  公共品牌的打造

  关键在专业化建设

  1月12日,在三亚举办的海南国际旅游博览会上,以全新品牌形象亮相的三亚芒果专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以产品公共品牌设置专区,这在海博会还属于首创。

  三亚,作为中国的“芒果之乡”,芒果种植历史已有近500年,面积超过38万亩,年产果量56万吨以上,是三亚第一大热带水果业。2016年,三亚市启动三亚芒果品牌战略,成为我省首个系统规划设计的农产品公共品牌。

  “公共品牌的打造,关键在于各个环节链的专业化建设,以专业传递出品牌核心价值。”三亚芒果协会会长彭时顿说,高品质的芒果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而公有品牌的建设需要产业链全体参与人员都要维护公有品牌的建设,遵循各个环节的专业标准,共同维护公有品牌。

  彭时顿认为,品牌的建设需要种植、包装、运销各个环节上的衔接。种植上,种植户的生产管理技术要过关;采购上,不能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而农资商更是整条产业链的质量保证关键环节,更需要开“良心处方”,卖“良心果”。

  维护品牌形象

  也是营销手段

  每年11月份,琼中山区漫山的绿橙树硕果累累,给果农们带来丰收的喜悦。但让果农苦恼的是,市场上常冒出一些“冒名顶替”的琼中绿橙,这些冒牌产品价格、口感不一,对琼中绿橙的品牌形象造成消极影响。

  从2014年起,琼中绿橙就加大了对冒牌产品的打击,从经销商授权使用、产品包装可追溯系统到设立专卖区,这一系列为保护琼中绿橙质量安全的措施,也成了琼中绿橙品牌建设的宣传手段。

  琼中绿橙协会会长胡社耀说,琼中绿橙作为一个公共品牌,共同维护品牌形象既是品牌建设的需要,也是营销的手段。每年,琼中都会举办“琼中绿橙”保护行动,执法部门大力打击伪冒产品,媒体对绿橙品牌进行大力宣传,普及琼中绿橙的有关知识,把琼中绿橙品牌维护做到了家喻户晓。

  胡社耀认为,善于运用营销手段,巧妙地把危机变成了商机,琼中绿橙抓住了品牌传播的一次良好时机,也通过品牌的维护传播对整个琼中绿橙产业进行了整顿,以此为契机推动产业链的标准化、专业化。

  (本报海口1月17日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