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磊
进入7月,海口的天空正午时分还蓝得晃眼,转眼间就布满积雨云。接着,豆大的雨滴便从天上飘下,砸在“人才特派员”曾磊的车前挡风玻璃上。
7月1日,从事电子设备保税维修的企业负责人刘松松,与曾磊一行,冒着瓢泼大雨,走进了海口海关西秀办公区。今年4月,刘松松的企业在临高金牌港园区落户,注册成立了海南维苛通讯设备纪念版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电子设备保税维修。为了能顺利投产,公司需要详细咨询海关监管相关问题,了解维修的具体产品清单名录。
今年初起,省委组织部选派一批“人才特派员”深入重点口岸、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民生领域和基层单位等五大关键领域,开展为期1年的专职服务。
曾磊,这位原本在省商务厅驻广州联络处工作的年轻人,如今是进驻临高金牌港园区的“人才特派员”。协助做好政府招商、企业落户和选址等,是他的主要工作。曾磊手机里的航班飞行轨迹图,就是他的招商行踪。在到临高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就到广州、东莞、泉州、深圳等地,飞行轨迹编织成了一朵花瓣。
下午3时半,在明亮整洁的海关办公室里,身着制服的3名海关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曾磊一行。对刘松松关心的企业保税维修产品目录的具体问题,他们进行了详细解答。
一位海关工作人员扶了扶眼镜,将打印好的文件递到刘松松面前:“您看,这是最新的保税维修目录清单。”他的手指在纸面上轻点。
刘松松接过文件,和曾磊一起查看文件要点,他们不自觉地身体前倾,眉头随着翻阅渐渐舒展。刘松松突然指着某行文字抬头:“这个模块的处置标准将来在金牌港一定能做到和我们东莞厂完全一致!”曾磊凑近细看,两人肩膀几乎相抵。
“特派员就要做一些特别的事。这次我陪企业一起走流程,就是不仅要帮企业落户,还要帮他们尽快运营起来。”办事间歇,曾磊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从项目招商到落地,曾磊都全程跟踪。刘松松说,在他的企业寻求进一步发展时,在广州进行招商活动的曾磊得知企业需求后,主动上门招商。
“他到我们东莞的总公司,详细介绍了临高金牌港园区的资源优势。当时我们也在考虑落户其他城市的保税区,而听取曾磊介绍后,综合成本分析、政策优势、交通运输条件,我们最终选择了临高。”刘松松说。
6月24日,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海口海关联合发布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保税维修试点实施方案(试行修订稿)》。曾磊第一时间给刘松松进行了解读。其中一大亮点是“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保税维修业务,允许试点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保税维修业务”。这让刘松松坚定了投资信心。
“你们企业替换下来的电子零部件、旧电池等怎么处理?”面对海关工作人员的提问,刘松松进行了详细介绍。
这是企业曾遇到的堵点难点,曾磊早就主动和刘松松沟通,联系到洋浦的相关企业,并陪同刘松松到洋浦考察,找到解决渠道;同时还联系了顺丰等物流公司,解决企业关心的运输渠道问题。
除曾磊外,我省派驻临高的“人才特派员”还有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省海洋地质调查院地质局的业务骨干。临高县委组织部和该县招商部门用“专业”“热情”“敢想敢为”评价了他们60多天来在临高的招商工作。
临高根据“人才特派员”制度,建立了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机制,强化跟踪服务,协调解决企业落地中的问题。
下午5时左右,经过1个多小时的会谈,刘松松成功了解了目前海口海关关于综合保税区外电子设备保税维修的具体品类目录和相关要求,增强了企业在临高投产运营的信心。
从海关办公室下楼,曾磊和刘松松一行人在一楼大厅谈论起了企业下一步的工作。雨下得更紧了,但他们的交谈声音盖过了雨声。
(本报海口7月4日讯)
相关稿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