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海南“资源+”,深度开发“体系+”,推动研学高质量供给——“研学海南”探新路
2023-08-01 08:51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海南日报记者 刘晓惠 实习生 吴会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背上行囊去研学,成为不少孩子的假期新选择,这种有“研”有“学”、边“游”边“学”的旅行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青睐。连日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海南的各大博物馆、景区景点,总能见到许多手拿纸笔、身着统一服装、成群结伴的中小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展研学活动。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由于一些研学活动在实践中发生偏差,社会上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对于海南而言,如何借助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契机和本地资源禀赋,让研学“研”之有道,成为当下我省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着力解决的一个课题。

A

热潮与暗礁

企业、机构抢滩入局,共性问题浮出水面

“我们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看兵马俑啦!”7月27日下午,海口市民孙娟收到儿子黄轶发来的信息。这几天,11岁的黄轶正在西安跟团参加研学活动,不时和孙娟分享研学所见所闻。

谈起给孩子报名研学游的初衷,孙娟的想法很简单:“这个暑假,感觉身边家长的孩子都在研学,有在岛内参加文体研学的,有去北京参加名校研学营的,我索性也给孩子报了一个西安的研学团。”

在孙娟的朋友圈里,各种研学“卖家秀”不断上演;在研学市场上,庞大的需求也在迅速膨胀,吸引众多企业、机构抢滩入局。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研学相关企业4.1万余家,近5年内成立的相关企业超过70%。海南研学相关的企业目前有450余家,研学业务企业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主体愈加多元化。

但在研学市场不断走俏的同时,一些学生家长开始吐槽研学中的“体验落差”。以孙娟为孩子报名的研学游为例,在孩子的反馈中她得知,研学团有20多名孩子,最大的17岁,最小的7岁,年龄跨度大;研学课程略显“流程化”,并没有因材施教;所谓走进名校,只是走马观花,研学成效难以保障;研学团“放羊”式管理,有的孩子一直在打游戏、刷短视频;研学价格不透明,看起来差不多的产品相差近千元……

事实上,这是全国研学市场的一些共性问题。

作为新兴的教育形式,按照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定义,研学是指中小学生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组织安排,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从这个定义上理解,绝大多数暑期研学活动不属于‘研学’范畴。”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海南省旅游协会研学行业分会秘书长谢祥项认为,人们对研学旅行的认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化、深化,由此也产生了广义上的研学,即能将理论联系实际、能实现“知行合一”的相关游学活动。

“认知的演变激发了‘万物皆可研学’的热潮,反映出研学活动的旺盛需求,但研学供给也亟待规范。”谢祥项表示,目前,针对研学的相关规范、承办主体及实施过程,相关部门都已经出台了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并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

从国家层面看,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更多部门关注并支持研学旅行,在研学旅行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方面都给予更多支持,前瞻性和指导性更强。

从省级层面看,海南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海南共评选了三批63家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基地营地评定、研学课程建设、奖补资金等方面,更多政策逐步落地。

B

底气与潜力

面对庞大市场,海南做好研学文章优势明显

研学热潮的出现,不仅反映家长对教育的普遍重视、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其背后体现人们对特色、优质文化资源的兴趣越来越浓。

海南具有发展好研学旅行市场的底气——海南是全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拥有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还有红色文化、黎苗文化以及海洋文化、东坡文化等,能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

“面对巨大的市场,海南有潜力、有能力做好研学文章。”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执行主席、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振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南研学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从历史、文化、生态、农业、海洋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研学体系。

在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这里的珍奇异兽有100多种2000多头(只),珍稀热带植物有280科1000多个品种,热带森林覆盖率高达99%,是旅游景区,更是天然课堂。

“园区依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推出了熊猫主题科普、小小坡鹿保育员等研学产品,通过互动方式让孩子们边玩边学,引导他们了解动物,学会保护动植物、热爱大自然。”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营销总监李冬林说,园区还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构建了大众科普、专题研学、定制化研学的三级研学体系。

站在研学风口上的不仅是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海南许多文博单位、景区景点拿出“看家本领”,将特色资源融入研学。这个暑假,海南省琼剧院举办了暑期琼剧研学夏令营,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南溟学堂”研学活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进行着科普研学,媒体单位也组织了不同主题的研学游。

看准研学市场的广阔前景,一直主营国际旅游业务的海南沙洲国际旅行社,去年新增了研学业务,推出多款研学产品,还专门培养了研学型导游,向定制化、高质量、结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研学业务。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万物皆可研学”未尝不可。不少受访者表示,对于研学旅行的组织者来说,要充分利用海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海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资源,搭建研学旅行的时空场景,为海南研学市场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C

引导与规范

不断提升海南研学旅行的内涵和品质

据海南2022年发布的《全省旅游新业态人才现状调研报告》显示,研学旅行已成为海南旅游新业态中社会关注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相对最好的新业态之一,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海南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规范也在尽可能缩短研学市场的发展“阵痛”。

去年底,海南省旅游协会成立了海南省旅游协会研学行业分会,邀请多名研学领域专家和业界资深高管担任分会专家委员,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专家和智库的关键作用,提升海南研学行业专业化水平,促进研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今年7月初,海南省旅游协会研学行业分会组织海南研学服务机构赴湖北、广东考察。谢祥项直言,这次“走出去”收获很大,他从“教育+旅游”“资源+”“体系+”三个方面总结了海南的学习经验:

应把握研学的“教育+旅游”的特质,从提升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的高度和整体改善全省旅游品质的高度去看待研学旅行,把研学作为全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旅游品质改善的关键路径之一;

应利用好海南的“资源+”,以建成全国乃至全球的首选研学旅行目的地为目标导向,充分发挥海南特有的海洋岛屿、热带雨林、航天科技等研学资源优势,发挥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国际教育创新岛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市场优势;

应深度开发海南研学“体系+”,包括特色的研学基地体系、研学课程体系、研学服务体系、研学人才体系、研学评估体系等,将研学旅行作为海南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旅游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着力点。

“总之,在自贸港建设进程中,海南要不断提升研学旅行的内涵和品质,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儿童提供更好的逐梦平台。”谢祥项说。

研学市场持续扩大,海南如何用好自身资源扬帆市场“蓝海”?杨振之建议,要从行业标准、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规划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解决“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问题,比如开展系统的研学导师培训,吸引研学相关人才参与行业发展,制定并推出符合时下旅游市场需求的产品和线路,打造一批有规模、有创新的研学基地,做好安全管理的同时积极研发相关课程,为海南发展研学旅游夯实基础。

今年3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重庆、绍兴等5座城市获评。相比于研学“标杆城市”,海南在全国研学旅游市场的影响力相对有限。

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首席专家刘志明认为,可以通过科技赋能,把海南的海洋、生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研学旅游的优势,整合海南研学资源,打造更多元的研学应用场景。

(本报海口7月31日讯)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