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生命之火都燃烧在了松涛!”
骄傲与激动映红了73岁老人曾海贤的面庞,他在50年前以知识青年的身份来到松涛水库建设工地,从此在松涛工作了一辈子。
18日上午,在松涛南丰库区举行的松涛水库建库50周年庆典上,上百名和曾海贤一样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古稀老人身披“松涛水库五八年光荣建设者”红绶带,成为和松涛碧波相互映衬的风景。他们是今天活动真正的主角。
“当时住的茅草房,吃的也差,但大家战天斗地的热情非常高。”1958年7月,年轻的曾海贤们从祖国各地汇聚在此,用生命中的十年光阴和一点一滴的汗水甚至鲜血浇筑起松涛大坝,也浇筑起那个年代名扬一时的“170精神”。
曾经的“全国十大水库”,让世人认识了海南儿女的壮举。
50年光阴荏苒,如今的库区已是旧貌新颜。在庆典现场放眼瞭望,库前一方石碑,刻着周恩来总理1960年2月9日视察时亲笔题写的库名:“松涛水库”,4个隽秀的大字和辽远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辉,让人不由得想起田汉在此留下的诗句:
“峰回路转入番洋,万里松涛汗血香。始信渔舟横树杪,居然机艇过山梁。白云堆下峦深紫,碧叶城头草嫩黄。何止腩鱼无限美,渠开早救岛西荒。”
流汗流血的建设者仍在,荒地在松涛水的浇灌下却成了沃土。松涛水库33.45亿立方米的库容肩负着琼西北128万亩农田的灌溉,海口等四市县城镇生活用水,洋浦、老城等重要工业地供水和下游200多万人的防洪重任,还发挥着发电、养殖、旅游、造林等功用。
这个海南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我省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1956年,水利部确定松涛水库为开发海南岛的第一期水利工程。从此,干旱的琼西荒地成为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的基地,也是全国人民重要的热带果圃和反季节菜园。
自松涛出发,海南就从未停下兴修水利的脚步。今天,关注大隆、大广坝、小妹、红岭等水利工程的人们不应忘记松涛。将来,织就全岛水网的那一刻,人们更应记取这“开发海南的第一把金钥匙”。
“走过半个世纪的松涛水库已经不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松涛水库。”省水务局局长李洪波说,今天的松涛水库更重要的是为海南生态省建设和经济发展大局服务。新世纪以来,松涛水库投入1亿多元进行加固、改造和配套建设;水管体制改革使松涛水利工程管理局迈上政企分开的道路,经济收入不断创出新高;《海南省松涛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规定》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水利部的贺电肯定了松涛的改革。
“应该承认,我们当年土法上马建设松涛的方法是落后的。”曾海贤说,他最大的期望,“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把松涛水库管理好,让松涛越来越好。”(记者 彭青林)
责任编辑:杨斌
相关稿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