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案  由: 关于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提 案 者: [民主党派] 民革海南省委会;
承办单位及答复
主办单位 会办 交办日期
省农业厅;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03-22
 
承办单位答复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
农业厅
2017年7月11日
详细查看
关闭
海南省农业厅对政协海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27号提案的答复
(B类)
民革海南省委会:
    贵委在省六届政协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提案(第022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海南省农业厅紧紧围绕把海南建设成全国人民的“果盘子”“菜篮子”目标,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狠抓检测、执法、监管,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标本兼治,推进绿色生产、安全消费,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工作成效
    (一)检测系统逐步完善。按照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办公场所、有检测设备、有工作经费“六有”要求,抓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省级、市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人员配备,强化机制建设,实现监管、检测、执法体系高效运转。全省现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农业部管理)、海南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罗牛山莱茵检测认证服务(海南)有限公司、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4家省级农产品检测机构,18个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204个乡镇(区域)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站(中心)。13个市县通过聘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等方式,建设村级瓜菜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行政村一级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负责巡查并及时向农业部门报告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三亚市共聘用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176名。三亚、澄迈、临高等市县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批农贸市场瓜菜质量检验检测室、瓜菜收购点检测站以及田头综合服务站。
    (二)属地管理责任逐步到位。各市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考核目标,市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责任书。监管模式不断创新,三亚、陵水等市县冬季瓜菜质量安全实行四级网格管理,将每个种植基地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区、农场、村组干部和安监员,明确监管任务,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瓜菜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财政投入有所增加,将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各市县本级财政预算,三亚市安排2400万元、东方市895万元、陵水县537万元,琼海市安排900万元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置体系。质量安全事件责任追究有效执行,乐东县、澄迈县严厉查处“豇豆农药残留超标事件”,销毁农药残留超标豇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亚市刑拘销售禁用农药违法团伙,罚款60多万元。
    (三)投入品监管有所规范。抓“牛鼻子”、啃“硬骨头”,连续开展投入品专项整治。以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为重点,强化农药监督管理,严查、严打蔬菜用药中非法添加禁用农药行为。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落实安全间隔期、生产记录制度,推行农药定点经营,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以抗生素残留、“瘦肉精”、兽用抗菌药查处为重点,狠抓肉蛋奶质量安全监管,深化整治工作。海口、文昌、澄迈等市县加大鸡蛋生产场(户)产品抽检,共抽检样品129个,确保鸡蛋质量安全供给。打击兽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未按规定销售和使用兽用处方药、超剂量超范围使用抗菌药、不执行休药期等行为。琼海、文昌等市县建立生产经营主体使用名录,对纳入监管名录的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质量承诺,落实生产记录制度,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
    (四)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实现检测报告单二维码管理,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站)基本完成、乡镇(区域)级农产品质检站(点)逐步完善。各市县将检测重心放到生产环节,建立冬季瓜菜生产大田监测制度,例行监测品种扩大到91种产品。三亚、陵水等市县努力提升定量检测能力,提高农药成份监测范围,制定田间实名检测机制。澄迈、东方等市县强化风险排查整治,开展西瓜、苦瓜、豇豆等风险隐患排查和生产过程督导检查,加强假检测或不检测开据检测合格单等违法违规行为摸底排查。规模养殖场、种植基地、收购市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有所增强,守法经营意识进一步提高。协助农业部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全年部级抽检蔬菜、水果、食用菌和茶叶样品630个。组织检测员参加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总结赛,省农业厅荣获优秀组织奖,3名选手获个人优秀奖。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进度情况,做好农业部、省有关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各种检查汇报、实施情况评价和绩效管理工作,完成农业部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延伸绩效管理工作,省农业厅被评为2015年农业投资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延伸绩效管理优秀单位,省政府获得农业部通报表扬。组织对罗牛山莱茵检测认证服务(海南)有限公司、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省农检中心、三亚市农检测中心等4家农产品检测单位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并通过认证。指导陵水、万宁等市县进行资质认证、机构考核工作。
    (五)综合执法卓有成效。东方市成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检打联动,综合执法。琼海、万宁、澄迈等市县农业部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对农业投入品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购、零售市场等环节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联合市县农业执法单位、工商部门、检测部门开展多次联合检打、执法检查行动,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9824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门店12335家次,立案查处76起,行政处罚411641元。乐东县农业局查获销售假肥料案1起,涉案金额达到追究刑事责任,已按规定移交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文昌、海口等市县立案查处12个鸡蛋生产场(户),罚款15多万元。
    (六)标准化生产快速发展。新制定海南名牌农产品标准10个,总数达30个。新评选认定34个海南名牌农产品,合计63个海南名牌农产品。文昌、三亚等市县积极实施莲雾、文昌鸡等海南名牌农产品标准,推进品牌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包装、品牌化营销。新认证73个生产主体的118个无公害农产品,其中种植业产品75个、畜产品43个,累计共有274个企业542个产品被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农作物种植面积91万亩,畜产品产量157万头、产量64万吨,年销售额42亿元。受理绿色食品新申报企业49家83个产品,年内绿色食品达63个。开展有机产品认证,2家企业4个产品通过北京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再认证。三亚芒果、琼中绿橙、五指山红茶、屯昌黑猪、永兴荔枝、多文空心菜、永兴黄皮、琼海番石榴等13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指导文昌椰子、兴隆咖啡、万宁柠檬等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组织省内知名品牌16家企业300多个优质农产品参加2016年“冬交会”,现场成交额和订单超历史新高。组织14家企业参加吉林“绿色食品博览会”,3家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德国纽伦堡在上海举办的“有机博览会”。组织开展对海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例行监测,监测合格率为100%。监管工作机制稳步健全。大部分市县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等基本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监管对象基本建立监管名录。在农药零售环节,建立起实名购药和电子台账登记管理制度;在生产环节,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名抽检和告知制度;在农产品质量执法环节,建立检打联动制度;在出岛环节,建立起离岛检查和凭证出岛制度。制度的建立完善,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成多位一体的有效工作机制,提高了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年内培训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300余人,市县级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60余人。举办海南品牌农业建设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品牌农业专家来琼授课,提升企业、县级工作机构人员品牌意识。年内共培训市县、乡镇检测人员560人,提高检测人员业务水平。
    (七)强化“三品一标”产品证后监管。严格认证程序,提高认证门槛,严把认证质量审核关,落实韩长赋部长“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工作原则,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管。海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采取集中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以规范标志使用、规范生产主体内部管理为重点,加强对获证生产主体的指导和监管,督促生产主体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内检员责任制度、质量安全承诺书要上墙;生产记录、农资管理要规范。通过督促检查,着力解决无公害农产品用标率不高的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内检员作用,促进生产主体自查活动常态化,提高企业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自觉性,提升品牌公信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检测系统建设有待加强。检测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存在“重投资建设、轻运行管理”现象。全省仅有26个乡镇区域检测站有规范的检测场所,大部分乡镇无专门检测实验室。全省只有三亚、东方、琼海、陵水4个市县能开展定量检测,其余市县虽具备检测硬件条件,但受机构、技术、经费等因素制约,未能开展定量检测工作,无法扩大检测范围。迄今仅有三亚、陵水2个机构通过计量认证,其他市县还不具备,无法提供权威的、法定的检测数据。一些市县检测机构业务仅限于种植业产品,忽略畜产品。
    (二)农药兽药监管难度大。全国农药品种8650多种,质量合格率仅76%,76%的农药合格率要保证100%的产品合格率,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农药价格偏高,应用技术复杂,部分生产者缺乏安全用药知识,为追求防治效果,盲目用药,大剂量、高浓度、多种农药混用。常规农药中非法添加禁用农药行为屡禁不止。我省虽禁止使用56种农药,比全国多32种,但农药监管标准全国不一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兽药、饲料、畜禽屠宰等管理条例与新的《食品安全法》没有同步,农业执法遇到“肠梗阻”。
    (三)品牌产品发展不平衡。个别企业为奖励扶持资金而认证,认证数量总体偏小,已认证企业证书到期不办理复查换证现象普遍,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形势不容乐观。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基数小。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知不足,社会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识不足,对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概念不清,由于数量较少,宣传力度又不够,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工作目标上,探索符合海南农情的监管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主要农产品的合格率达99%以上,基本实现农产品产出安全,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工作定位上,一是保障消费安全,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全。二是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在工作思路上,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产出来”主要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实现生产源头可控制;“管出来”主要是依法严管、全程监管,治理突出问题,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可追溯。
    在工作任务上,一是守住底线,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二是补齐短板,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节点,顺势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三是提升水平,巩固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千方百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四是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总结三亚等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常态化的监管制度和模式。
    (一)抓属地责任落实。找准问题症结所在,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防控。强化薄弱环节监管,及时发现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及时预警,主动设防,防患于未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二)抓标准化生产。扩大果菜标准园创建规模,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园区)建设。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强化品牌建设,用品牌产品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抓执法监管。重点抓好专项整治和日常执法监管。做好豇豆、四季豆、苦瓜、辣椒等农药超标问题,规范农药经营和使用。重点解决养殖户滥用抗生素问题,包括超剂量超范围使用、不按要求执行休药期等,严厉打击在禽类养殖上非法使用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禁用药物行为。突出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加大对地下“黑窝点”的清查治理,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在“防”“控”“查”“检”“打”上下功夫。
    (四)抓监测评估。开展风险监测,制定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统一分析会商和综合研判,统一发布监测结果。把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各有侧重,整体上提升预警和防控能力。组织部署和指导、协调、检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延伸绩效管理工作。
    (五)抓检测能力建设。扎实构建省、市县、乡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实施检测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考核,把考核作为晋升和提高待遇的重要依据。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提高检测技术人员能力。强化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设施装备,更新配备快速检测仪器、流动抽样检测车等相关设备,全面提升基层监管能力。
    (六)抓应急处置。加强舆情监测。一旦发现苗头,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散和发酵。主动应对。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做出研判,第一时间报告情况、启动应急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坚持全省“一盘棋”,产地与销地之间加强沟通,防止各自为政、不沟通、不协调、不配合,更不能互相推诿、相互埋怨,贻误最佳处置时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七)抓追溯管理。提高监管效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消费环节。促进产业进步,使生产经营者增强自律意识,自觉落实安全控制措施,更好地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八)抓队伍建设。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行为规范,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健全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推动落实监管职责。出台乡镇监管站建设运行规范,统一建设内容,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要求,探索建立乡镇监管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
    (九)抓安全县创建。巩固提高琼海、澄迈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水平,指导陵水、东方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制定指导性意见及管理办法,完善机构机制,加大政策扶持,扎实做好创建工作。督促指导试点县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全程监管,创新制度机制,真正做到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监管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