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提案
案  由: 关于大力发展海南蚕桑产业的建议
提 案 者: [委员]
承办单位及答复
主办单位 会办 交办日期
省农业厅;  省商务厅;  2015-03-20
 
承办单位答复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
农业厅
2015年10月24日
详细查看
关闭
关于大力发展海南蚕桑产业的建议
(B类)
分类:B
   
    琼农议字〔2015〕45号
   
    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对政协海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171号提案的答复
   
    陈克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海南蚕桑产业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桑蚕产业发展情况
    我省种桑养蚕优势明显,历史悠久。由于我省四季不分明,气候温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雨量充沛,适宜桑树生长、蚕桑的饲养,不仅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蚕桑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而且桑树终年生长不休眠,产叶时间达11个月以上,养蚕可以全年不间断滚动进行,每亩桑田产茧量是江浙地区的3-4倍,比广东、广西高出约三分之一。我省大多数市县亩产桑叶可达3000-4500公斤,养蚕可产茧200-300公斤,产值7000-10000元。据史料记载,公元748年,唐鉴真高僧东渡日本,遇风漂流到振州(今三亚市),看到当地已经是“一年养蚕八次,收稻两次,十月种田,正月收粟”。东汉时期《汉书·地理志》,就有珠崖郡“男子耕禾稻,女子蚕桑织绩”的记载 。自汉代以来,产于我省的黎锦是历代统治者的贡品,可与宋锦相媲美,历史上许多有关黄道婆的传说就始于她在我省向黎族人民学习纺织技术,并在江浙等地发扬光大的;如今广东省农科院的“蚕品种种质资源库华南分圃”仍保存有命名为“琼中海南蚕”多化性地方蚕品种等等。近几年,国家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了我国蚕桑产业“东桑西移”、“北桑南移”结构性的区域调整,蚕桑产业由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和南部地区转移。在此背景和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我省蚕桑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在2014年全省桑树种植面积约20000亩的基础上,2015年新增10700 亩,其中,琼中5000亩、昌江3500亩、儋州1200亩、临高1000亩,全省累计桑树种植面积30700亩。
    二、我省发展桑蚕产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调研,充分论证我省发展桑蚕产业的可行性。
    省领导高度重视我省桑蚕产业,分管领导要求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我省发展桑蚕产业可行性进行调研。2014年7月份,昌江县政府邀请西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桑蚕专家等国内知名桑蚕专家对我省桑蚕产业进行调研,并就昌江县发展桑蚕产业可行性召开了论证会,省农业厅、科技厅有关人员参加了论证会。2014年12月份省农业厅组织广西和广东桑蚕专家对我省发展桑蚕产业可行性进行调研,并形成《海南省发展桑蚕产业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包括我省发展桑蚕产业优劣势、发展思路、规划、措施、建议等方面内容。调研报告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评价,陈志荣副省长在调研报告上批示:“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符合省情、最接地气的一份很全面的的报告”,并批转有关部门和市县阅处 。
    (二)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我省桑蚕产业发展。
    一是利用中部发展资金,推动琼中种桑养蚕发展。2014-2015年琼中县利用中部发展资金扶持桑树种植和养蚕房建设。2015年新增加桑树种植面积5000亩,每亩补贴800元。
    二是2014年投入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2000万元金扶持昌江县发展种桑养蚕,昌江县财政配套桑蚕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对桑树种植和养蚕房建设进行补贴,桑树种植每亩补贴700元,养蚕房建设每平米补贴300元,计划扶持种桑6000亩,产茧180万斤。目前已种植桑树3500亩,部分农户已养蚕收茧,产生效益。
    三是2015年投入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4000万元扶持种桑养蚕,其中儋州市2000万元、临高县1500万元、昌江县50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桑树种植和蚕房建设补贴。桑树种植每亩补贴800元,养蚕房建设每平米补贴300元,计划扶持农民种桑1.2万亩,建设养蚕房840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8666平方米。目前项目实施方案正在制订中。有关市县计划整合桑蚕产业配套资金5000万元,其中儋州市财政配套蚕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整合水利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00万元,临高县财政配套蚕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昌江县财政配套蚕业发展资金500万元,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桑苗、蚕苗、蚕房设施补贴、宣传、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整治等方面。
    三、我省种桑养蚕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政府引导和规划先行,农民、企业无序生产经营;二是发展定位不准,政策导向偏差,技术路线“水土不服”,特色资源利用不够;三是不重视“硬件”和保障体系建设。各种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机制也没有形成,市场波动大,发展中反复多,农民养蚕积极性受到打击;四是不重视因地制宜地进行技术创新。种桑养蚕技术及设备用具一直以来照搬广东徐闻、化州1990年代的东西,桑园产量较低,养蚕用工较多,影响效益提高;五是“软件”准备不足,蚕桑科技人员缺乏,组织化程度低,制约蚕桑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农民被动接受多,技术掌握不到位;六是重蚕轻桑,桑园管理粗放,没能利用好丰富的温光水资源条件,桑叶产量低,养蚕数量少,亩桑产茧量低。
    四、今后工作计划
    (一)制定海南蚕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促进产业有序稳步发展。严格遵循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各产业之间存在的矛盾,科学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蚕桑生产基地,妥善解决好种桑养蚕与发展其他作物争地的问题。尽快制定海南蚕桑产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制定得力有效发展措施,以确保目标达成,促进产业可持续稳步发展。以儋州、临高、昌江、琼中等中西部地区为海南蚕桑产业核心产区,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高标准高规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具有海南特点的热带桑蚕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发展产业,带动一方百姓增收”的发展新思路,充分利用我省西北部自然资源优势和甘蔗产业结构调整有利时机,引进桑蚕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创建我省茧、丝、绸品牌,逐步把我省打造成为桑蚕业强省,促进我省生态旅游的建设,为“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示范和交流的平台。计划到2020年,发展桑树面积30万亩,农业产值20亿元,到2025年,发展桑树面积50万亩,农业产值35亿元。通过10年的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生态环保高品位的丝绸制品原料生产基地”、中国前十强的高产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二)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采取“龙头企业出力拉力、政府助力推动、农民参与行动”的合力联动方式,由政府投资扶持引导,企业出力具体操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积极争取中央及地方各级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和整合财政资金扶持蚕桑业发展,采取灵活多样放贷方式,增加贷款规模。对从事桑、蚕种等种养殖业(包括蚕种生产)及茧、丝初加工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
    (三)加强桑蚕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促进桑蚕产业科技创新。依托海南大学、海南农业学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校、研究院及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蚕桑专业和茧丝绸加工开发的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广优良桑树品种和蚕种。
    (四)建立蚕桑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增强蚕业重大疫病防控能力。加快建立省桑蚕原种场、区域性重点桑蚕普种场,对琼中县蚕种场进行升级改造和基础设施、原蚕基地建设力度,建设完善蚕种冷藏处理保护库及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建立桑树种苗繁育基地和示范园区,提高疫病防控能力,保障桑、蚕育种安全生产;支持蚕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及预警体系建设,建立蚕病防控队伍,把好蚕种检疫关口,从源头上防控家蚕微粒子疫病;推广蚕沙无害化处理资源化技术,防止蚕沙污染环境,传播蚕病。在儋州、临高、昌江、琼中四个蚕桑主产市县建立蚕桑主要病虫害预警体系,预测预报蚕业重大疫病。
    (五)加大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高效生态循环蚕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茧丝绸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具有海南区域代表性的茧丝绸新品牌,全面带动我省茧丝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桑、蚕、蛹、蛾、茧、丝资源在造纸、食品、生物材料、饲料、医药、美容、保健等方面的开发。重点加大桑枝、蚕沙、蚕蛹等蚕桑资源副产品利用研发力度。大力发展桑枝培育食用菌、造纸和制造木地板、纤维板,蚕沙制造生物肥、提取叶绿素及桑叶茶、桑果饮料、蚕蛹的开发利用等。
    (六)完善法规保障。制定出台《海南蚕种管理办法》、《海南蚕茧收烘管理办法》等规章,进一步规范蚕种生产、经营秩序,强化质量管理,规范鲜茧收烘和市场流通秩序。
    感谢您对我省桑蚕产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进一步认真研究你提出的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我省桑蚕产业发展。
   
   
   
    海南省农业厅
    2015年9月2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海南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王槐蓬;
    联系电话:0898-65339342;
    抄送: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省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