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建议
题  目: 关于将黎苗传统文化纳入民族地区义务 教育教学内容的建议
领衔代表: 陈世凤 代 表 团: 儋州
承办单位及答复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 分办单位 交办日期
省教育厅  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3-01-15
 
承办单位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
省教育厅
2023-08-11 09:43:04
详细查看
关闭

         

 

                                    A

                                          主动公开

琼教建议字〔202331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海南省七届

人大一次会议第712032号建议答复的函

 

陈世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黎苗传统文化纳入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学内容的建议》收悉。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省旅文厅、省民宗委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我们认为,您所提的建议对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很有价值。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路径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省教育厅历来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国家认同,加强我省中小学生文化自信打造海南学生“特色印记”。您提出的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我厅将充分研究和吸纳您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一、有效发挥教育教学筑基作用,凝聚师生共识

一是融入教育教学。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方面。鼓励各地各校充分挖掘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课程中,进一步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要求各校在开足开齐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将琼剧、儋州调声、文昌盅盘舞、黎族民歌、黎族竹竿舞、椰雕、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等海南特色非遗项目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展演等形式融入教育教学2022年8月,我厅根据新课程方案有关要求,印发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新课标实施和课程设置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融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洋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地方课程,不断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开发了《黎歌·乐海》《清风校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

二是深入研究阐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海南优秀本土文化相关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在我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设置了“自贸港背景下海南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创新保护保护研究”等相关选题,立项了“自贸港背景下黎族手工艺非遗保护与创新研究”“海南冼夫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等课题。在2022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三师联动”高中黎族音乐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实践”“基于海南特色优秀文化的‘三色三维养优学堂’育人实践”等10余项相关成果脱颖而出。

三是注重师资培养。认真落实《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海南省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培养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等文件,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师各级各类培训中,在集中培训项目中着重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类培训专题课程建设。通过中学卓越校长工作室、中学卓越教师(班主任)工作室活动重点践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充分起到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比如,施琼英中学美术卓越教师工作室开展“书院铸魂、美育入心”主题研究,将海南“笠”文化与美育教育有机融合,有效促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路径开发。

二、有效发挥实践体悟养成作用,传承文化精神

一是深化系列主题活动。注重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教育学生深刻领悟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利用世界读书日、诵读中华经典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著的良好习惯。近年来,持续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设置“诵读中国”“诗教中国”“笔墨中国”“印记中国”等特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开展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我厅加强与省旅文厅合作,组织和指导各市县职能部门、省直相关机构等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非遗进校园”工作成效显著。定期组织各级文化馆、图书馆与当地教育部门联合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职业学校、高等院校建立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开设非遗教育课程。在全省18个市县100多所中小学等开展非遗技艺实践课,涉及黎锦技艺、黎族打柴舞、琼剧、民间故事、儋州调声等21个项目,参与实践课学习人数超过2万人。

三、有效发挥创新创造的激励作用,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有效结合,在全省创建琼剧特色学校,扶持“琼剧进校园”学校13所,创建琼剧特色学校15所,使琼剧表演艺术薪火相传,实现对琼剧表演艺术保护、传承、振兴、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落实《海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三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在全省13个民族市县持续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海南省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项目评选活动,形成一批海南传统文化品牌项目。持续实施“椰苗美育行动计划”,利用我省高校美育资源。探索推动海南师范大学、琼台师范学院和社会团队与五指山市、白沙县等市县因地因校制宜,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海南特色文化,开发琼剧、黎族织锦等地方和校本精品美育课程和品牌,推动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2项艺术特长。将竹竿舞纳入中小学体育、艺术活动内容,并在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艺术活动中重点推广。

二是推动特色工作室建设。推动中职学校民族纺染织绣工作室建设,启动开发黎锦技艺教学资源。计划制作16个“黎锦技艺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和制作前两届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集,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开展中职教师非遗文创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推介及研讨活动。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加大监督指导力度,挖掘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亮点的学校,发挥建设标杆的示范作用,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进”活动。近年来,全省先后有128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3所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三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琼台师范学院获评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海南师范大学入选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和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文旅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院校等,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提升。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推进学科专业建设。鼓励支持高校在哲学、文学、社会学、民族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等学科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建设具有海南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专业。扩大课程开设的覆盖面。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引导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推进专业教学与文化育人相辅相成。

二是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国培计划”等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中,继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师培养规划。打造一支教育教学骨干队伍。加强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各类人才的培育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选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特别是职业学院成立大师工作室。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培养培训工作。

三是推进海南特色教育。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全省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海南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我省“红绿蓝”德育体系,打造海南学生“特色印记”。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国防重地、航天发射基地、琼崖革命根据地等独特优势,常态长效推进传承文化传承教育,助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海南省教育厅

                                  2023年8月9日

(联系人:梁俊;联系电话:65230370)

 

 

送: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