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建议
题  目: 关于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王牌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建议
领衔代表: 蒋明清; 代 表 团: 三亚代表团;
承办单位及答复
主办单位 会办 交办日期
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农业厅;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省水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教育厅;  2017-04-01
 
承办单位 答复日期 答复内容
农业厅
2017年7月10日
详细查看
关闭
海南省农业厅关于海南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第552188号办理情况的答复
(B类)
蒋明清代表:
    您在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王牌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建议(第552188号),省人大常委会在会议后交由我单位进行办理。经我厅认真研究,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有关办理措施和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美丽富饶目标,发挥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全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着力培育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建设百个特色小镇、千个美丽乡村,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休闲农业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发展成效
    近几年海南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作用突出,成为海南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主要体现在: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6年全省休闲农业点(场)500多家,资产总额67亿元,直接从业人数4.1万人,间接从业人员8.4万人,带动农户2.3万户,接待人次1358万人次,营业总收入120多亿元,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休闲农业已从农民自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在经营规模上,逐渐从零星分布、分散经营向集群分布、集约经营转变;在功能定位上,逐渐从单一餐饮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等多产业一体化经营转变;在空间布局上,逐步从局限于景区周边和城市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布局转变;在经营主体上,逐渐从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社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三)产业类型趋向多样。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公园、观光果园、民俗客栈等纷纷涌现,形式日趋多样、功能不断拓展、类型不断丰富。琼海市着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型、田园风光旅游型、民俗风情型、农家乐休闲度假型等不同风格特色乡村,并通过500公里旅游绿道系统,把琼海的田园、村庄、乡镇和景点,连结成一个大景区。该市博鳌镇将美雅、朝烈、岭头、南强、大路坡等5个相连的自然村庄整体开发,通过美化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成集田园风光与琼海乡土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乡村公园。2015年,博鳌乡村公园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授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四)品牌创建不断推进。通过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打造国家级、省级示范县(点)和星级企业。保亭县、琼海市和定安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龙泉乡园等12个示范点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槟榔谷等10个企业被评为五星级企业,还有四星级企业10个、三星级企业14个。省农业厅评定省级示范点102家,评定休闲观光果园31家,全省共建设美丽乡村181个。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及保护工作全面开展。
    (五)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日趋成熟。依托高速铁路、邮轮游船航线以及全省“多规合一”提出的“田”字形高速骨架和“三纵四横”的国省道主干线系统,结合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空间区位,以线串点,连通各市县优势景区,重点打造20多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资源和产品结合,提升全省休闲农业整体吸引力。
    (六)产业扶贫效应日益凸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消费引进来”、“产品卖出去”的模式,将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农家院变成旅游设施,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特别是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澄迈县侯臣村以“农村集体+企业+政府”模式,引进社会资金6838万元将侯臣村闲置房屋和宅基地建设为集商铺、家庭旅馆、茶坊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民居,并由村民小组成立的澄迈福山侯臣乡村旅游观光有限公司统一经营,村民按股权占比进行分红。共建设41幢96套民居,每年租金共计345万元,人均可获8000多元分红。该村还利用800亩土地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观光旅游、生态农业”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项目获得经营收益,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村土地流转难问题。
    (七)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制定并实施《海南省休闲农庄建设标准》、《海南省休闲观光果园建设标准》等标准,完善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划分与评定标准,对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运行机制、经营场所、接待设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服务质量、应急处置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指导,提升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加强对示范点经营行为的管理,建立监测统计系统和数据库,加大示范点的日常巡查和投诉处理力度。积极发挥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市场营销、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规范竞争行为,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八)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不断深入。海口市主推“十个一”自游海口旅游精品。三亚市包装境外旅游产品,入境游实现高位增长。琼海市实施“田园城市”推动全域旅游,在龙寿洋农业公园开展水果采摘、美丽乡村观光、认知自然、亲子游等活动,以丰富的产品带动农旅融合发展。文昌巧打“航天牌”,紧紧围绕火箭首发,推出前沿旅游VR体验式服务,以其特有的风土人情、地道的农家美食、自然美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临高县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着力打造精品线路,把碧桂园金沙滩、临高角解放公园、彩桥红树林、皇桐居仁瀑布、乡村农家乐、海鲜排挡等连成一线,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昌江县精心策划水上乐园冰爽嘉年华、万人庙会活动、黎苗风情主题歌舞文艺晚会、棋子湾石林徒步探险活动、玩海赏石棋子湾系列活动、“老渔民”万人趣味赶海主题活动、体验黎族传统制陶技艺活动、“海南有片爱情海”棋子湾爱情节等特色活动,吸引八方来客。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行业策划。以“创意提升农业、休闲改变生活”为主题,做好休闲农业的“顶层设计”,依托高速铁路、邮轮游船航线以及全省“多规合一”提出的“田”字形高速骨架和“三纵四横”的国省道主干线系统,结合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空间区位进行总体发展布局,着力培育一大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示范企业,增强对本地区农民的引导、带动和帮扶作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服务规范、功能多元的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
    (二)创建示范点。继续开展省级示范点评定工作,对申报示范点审核、复评,淘汰经营状况不良的示范点,示范点数量达102家,实行动态管理。琼海市以乡村园林化、景点化为特征,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培育支撑农村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和热带高效农业转变。该市绿洲番石榴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绿色无公害化种植,精心构建采摘旅游线路。2016年元旦假期,该村番石榴基地迎来游客近1000人次,采摘番石榴1万余斤,创产值6万多元。博鳌镇美雅乡村公园目前有农家乐4家,农家旅馆 3家、接待床位90张,从业人员120人。由8位村民合股经营的“阿叔”农家乐,月营业额达20多万元,今年春节期间日营业额达8万余元,从业人员月均工资2000元。
    (三)评选认定休闲观光果园。省农业厅、省旅游委及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府共同举办5次海南四季果园嘉年华活动,以无核荔枝、蜜瓜、芒果、红毛丹、绿橙等特色农产品为抓手,以精品拍卖、精准扶贫、特色农产品订单互联网竞购为亮点,推出多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宣传带动周边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旅游发展,扩大热带水果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休闲旅游品牌。2016年省农业厅、省旅游委评选认定31家休闲观光果园,三年拟评选认定100家以上。
    (四)开展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及保护工作。海口、白沙、琼中积极申报荔枝生态系统、绿茶生态系统、山兰稻系统等全国重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琼海市深入挖掘各个村镇的文化资源禀赋,将文化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完美结合,注意保留村镇的原始风貌,打造传承本地文化、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村镇。该市会山镇加脑村将苗家文化苗族融入特色村寨建设,成功打造入村景观、苗族文化中心、苗家客栈、竹园、苗家咖啡屋、苗家乐等特色景点,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休闲旅游体验。该村2016年旅游人数达15万人,人均纯收入达13595元,12户贫困户54人全部脱贫。2015年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6年荣获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称号。
    (五)扩大宣传推介。组织新媒体对休闲农业进行宣传推介,筛选部分市县观光果园或休闲农庄,打造一小时旅游圈内休闲农业精品线路,针对不同季节组织观众参与采摘和休闲农业游活动,进一步树立海南休闲农业建设标杆,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开展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活动,组织创意精品择优遴选、宣传推介和供需对接等活动。编辑《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揽胜》,以纪实性、实用性、指导性,有计划、有组织推介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品牌。编印休闲农业特刊,宣传休闲农业发展动态。借助“冬交会”平台,举办高峰论坛,全方位宣传,展示展销海南特色休闲农业产品。
    (六)实施“共享海南农庄”行动。研究制定“共享海南农庄”指导意见。澄迈县制定“面向全国,限量认购,保量供应,品牌营销”活动方案,实施“互联网+农庄”全省首创无核荔枝庄园全国网上认购活动。2016年9560亩无核荔枝,80%通过移动互联网销售,平均价格比一般荔枝高6倍。2017年按照“一树一编号,定点定岗,专人管理”的模式细化农业种植管理流程,增加机械化作业设备,完善自动化浇灌系统和电子防虫设备,做好溯源管理系统,做到全过程有效记录和追溯,确保果品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编制《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发展休闲农业与全域旅游、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构筑产业特色,指导产业发展,规范产业经营,打造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
    (二)推动尽快出台《​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政策支持。
    (三)继续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指导文昌市、屯昌县、澄迈县创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推进休闲农业星级企业、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推动百家休闲农业示范点、百家休闲观光果园“双百工程”提档升级。创建1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0个休闲观光果园。指导海口、白沙、琼中申报国家重点农业文化遗产。整合推出一批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
    (四)加快建设国家级农业公园。扶持建设海口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继续支持建设琼海龙寿洋农业公园、琼海博鳌培兰农业公园、陵水农业公园、屯昌农业公园、三亚水稻公园、澄迈永瑞农业公园等,辐射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做足做好农业“接二连三”新文章,推动农业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旅游委
2017年8月9日
详细查看
关闭
关于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王牌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建议
(B类)

琼旅函〔2017〕901

分类:B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海南省五届人大五次

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第552188号办理情况的答复

蒋明清代表:

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王牌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建议552188),根据要求,由我委协助办理。经我委认真研究,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有关办理措施和意见。现答复如下:

2016年我省被确定为国家首个全域旅游示范创建省以来,全省上下按照国家旅游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域旅游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我们以美丽海南百千工程为抓手,在建设百个特色小镇、千个美丽乡村的同时,不断推进旅游+农业深度融合,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规划及有关产业政策的引领作用。我委协调推动省政府出台了《海南省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4-2020)》,提出以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县、旅游特色小镇、A级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为重点,加快构建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使之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为我省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在省政府出台的《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文件中,将乡村旅游列入我省的十大旅游产品体系予以重点打造,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方向指引;二是强化政策保障。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乡村旅游用地保障,实行乡村旅游用地差别化管理,各地应当将乡村旅游建设用地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国土资源部也下发了《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存量建设用地自办或入股、联营方式打造住宿、餐饮、停车等旅游设施,发展旅游产业,为乡村旅游项目用地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将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统筹旅游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一事一议和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等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三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深入挖掘特色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一是分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农村本土文化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融入文化元素,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出了琼中什寒村的黎苗文化、文昌乡园的南洋文化、琼海七星伴月景区的传统风俗文化、三亚小鱼温泉景区的温泉文化等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富有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同时,深入发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省已命名认定了17个非遗传承村,在推动非遗传承的过程中让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加大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力度,连续举办了五届海南乡村旅游文化节,影响力日益扩大,以全面深入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打造乡村度假型、农业观光型、文化体验型、科普教育型、休闲运动型、民俗农庄型和特色餐饮型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培育出了琼海田园城市、琼中奔格内、保亭布隆赛、定安百里百村等一批特色鲜明、初显规模、影响较广的乡村旅游品牌;三是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全省建成了乡村旅游点516家,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5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171个,椰级乡村旅游点34个。2017上半年全省接待乡村游客515.09万人次,同比增长21.7%,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15.31亿元,同比增长32.4%

三、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

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点、线、面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等线的建设。印发了《海南省交通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战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我省创健全域旅游示范省提供基础支撑。一方面,在完善线本身的连接功能上下功夫,全面实施最后一公里工程,打通主干道通往乡村旅游点的连接通道,构建通达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集散地、旅游服务区等的旅游交通网络。另一方面,在美化线的视觉功能上求突破。大力实施交通沿线景观化改造,全面实现线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彩化,将连接线建设成为美丽的景观带,使人走在路上就能获得赏心悦目的体验;二是结合百镇千村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小镇和乡村旅游点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电力、饮水、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质量明显改善。厕所革命在乡村得到有效延伸,2015年以来全省建设旅游厕所848座。旅游标识标牌体系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实现所有乡村旅游点通讯信号全覆盖,WIFI网络与视频监控的建设也日趋完善。

四、加大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人才保障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职业教育,制定了《海南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了符合我省实际的旅游管理、现代农艺技术、观光农业经营、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专业,培养了一批专业型、技术型、实用型的乡村旅游人才;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旅游人才引进机制,创新旅游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三是积极开展旅游业务与技能培训,2016完成旅游培训项目55个,举办培训班70期,赴泰国、台湾、浙江、云南等地开展专题培训。培训人员涵盖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旅游一线从业员工、旅游院校研究人员,培训总人数约9万人次,其中针对国际礼仪、旅游外语和服务技能的培训人数约8人次。全面提高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整体提升。

下一步,我委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一是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各项规划的落实,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助推乡村旅游建设;二是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现有用地政策的落地,协调国土等部门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灵活用地政策,确保乡村旅游发展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为乡村旅游项目落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协调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并在资金扶持上向乡村旅游倾斜,重点扶持乡村旅游点创建奖补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四是进一步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农家乐创椰工作,推进休闲型和民宿型农家乐的快速发展,以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实际增加。加大乡村旅游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入大型企业共同开发乡村旅游,以整村或多村推进、连片开发为模式,共同推动形成乡村旅游区的同时,扎实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在乡村农村发展,以休闲农庄为载体、以共享经济为基础,促进资金和消费流入观光农业,真正发挥乡村旅游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协调推进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会同教育厅、财政厅和人社厅等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整合海南大学、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农民族游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乡村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以上意见,请答复代表(代表团)时参考。

 

201788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联系单位及联系人: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王宁

联系电话:6532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