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 最新动态
琼中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
2020-06-11 07:46 来源: 海南日报 编辑: 王海萍 【字体:   打印

琼中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
服务心贴心 便利实打实


俯瞰海南中部(琼中)绿色产业园。(园区供图)

■本报记者 李梦瑶 特约记者 秦海灵 通讯员 毛景慧

“上午才签约,晚上就领到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照,办事效率之高出乎我们意料。”5月底,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上海中海龙高新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中海龙”)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建立合作关系的第一天,该研究院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丽便切切实实感受到良好营商环境所带来的获得感,直言“来琼中投资,选对了”。

企业的获得感,不仅源于政府更高效的服务。

对标省43条超常规举措,琼中自今年4月以来陆续亮出县级领导“一对N”结对联系企业制度、“琼中版”25条超常规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干货”,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正用“全心全力”换来越来越多优质企业的投资信心。

以心换心  把企业事儿放在政府心坎上

今年琼中两会期间,“营商环境”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采访中,与会的企业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样一个小细节:琼中县委书记徐斌在参加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时,第一句就是“各部门先不要说话,让企业先谈谈他们的想法”。

事情很小,却是琼中党员干部“俯下身”“心贴心”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4月30日,琼中出台《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工作制度(试行)》,要求每名县级领导结对联系1家或多家重点企业,原则上每名领导干部每月要到所联系企业调研走访不少于1次,大胆为企业“站台”,当好“政策宣传员”,并建立2小时问题上报解决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这一制度出台后,湖南正元公司负责人刘煜明显感觉到,琼中“亲商、安商、扶商”的氛围越来越浓。

“过去企业遇到问题后要挨个部门去拜访,可现在还未等我们开口,县领导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就主动找上了门。”刘煜说,自从琼中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美成为该公司“书香里黎母文化小镇”项目的县级领导联络人后,前者几乎一有空便会主动联系他,详细了解项目进展及遇到的困难、诉求。

几天前,刘煜又一次接到了林美打来的电话,通话中,刘煜提及“棚户区改造可能是项目推进中的一个难点”。

“让我感到特别暖心的是,当天中午1点多,林部长刚从村里扶贫回来,立马约我见了面,第二天一大早,又带着我找到棚户区改造涉及的农场负责人,召开座谈会现场摆问题、出方案,有效推动了项目进展。”在刘煜看来,琼中各级党员干部把企业的事情放在心坎儿上,换来的正是他们的投资信心。

干部作风如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和“风向标”,折射出当地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也是决定项目能否顺利落地、企业能否留得住、长得大的关键因素。

在与琼中党员干部打交道的过程中,有一个小细节尤其打动海南三永集团的负责人董杰。“无论我什么时候给县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打电话,他们的电话永远是通畅的,哪怕因为开会未能接通,会后也会第一时间给我回话。”董杰认为,这一细节意味着企业诉求反映渠道的畅通,无疑也让投资者的“幸福指数”得到了保障。

政策加码  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从5月14日琼中县委主要领导带队前往上海中海龙高新技术研究院实地考察,到5月21日上海中海龙一行来琼中考察,再到5月29日双方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该研究院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丽的感触只有一个字——“快”。

如此高效率的投资动作,源自上海中海龙对琼中营商环境的信任。而这一份信任,在项目落地当天便获得了回馈。

5月29日上午,签约仪式刚刚结束,琼中招商事务中心副主任王熹立即像陀螺般忙活开了。王熹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中海龙的企业联络员,负责对该项目落地建设涉及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程领办代办和跟踪服务。

“企业刚刚落地,对琼中的情况还不太熟悉,我们希望尽可能帮他们节省由于不熟悉办事流程而可能增加的时间成本。”王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在多部门的合力支持与配合下,他们当天晚上便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照送到了上海中海龙相关负责人的手中。

享受到政府贴心服务的,不仅是上海中海龙。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琼中将855项事项纳入“不见面审批”,推出“政务快递免费送达”服务,并逐步探索工程建设等领域“一窗受理”,正让越来越多企业享受到“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足不出户,轻松办事”的便民服务。

从落实极简审批、快捷备案、清单管理代办制等“保姆式”服务,到出台投资优惠奖励政策,再到率先全省推行“先租后让”土地供应模式,海南湾岭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同样让入驻企业切身体会到了政府“硬举措”换来的“真便利”。

海垦茶叶集团入驻海南中部(琼中)绿色产业园后,从项目选址与报建到工商注册,全部交由园区管委会代办;琼中旺源农业有限公司槟榔加工厂项目需要安装燃气,管委会在园区基础设施仍在升级改造的情况下,提前为该公司点对点铺设燃气供应管道;海南天明农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遭遇资金短缺困境,园区管委会主动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牵线搭桥……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汇聚成“高效”“贴心”“便捷”等关键词,让一幅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图景跃然而现。

琼中县发改委主任覃海龙介绍,在继续落实原有政策与服务的基础上,该县于5月26日正式出台“琼中版”25条超常规措施,从加快推动项目前期工作、优化项目建设管理、降低项目用地成本、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等方面着手,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正为优化营商环境再“加码”。

靶向招商  产业集聚形成“磁石效应”

6月9日,北京依文集团一行来到琼中进行投资考察。座谈会上,在得知北京国奥集团计划在琼中打造文体旅游项目、某全球连锁酒店有意落户琼中等讯息后,依文集团有关负责人汪文平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我们集团一直致力于将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琼中的产业布局与我们的发展定位非常契合。”还未散会,依文集团便与琼中有关部门初步敲定了几个合作项目。

汪文平坦言,除了地理环境、区位环境与营商政策等优势,吸引他们的还有产业集群化带来的辐射效应。

事实上,这一幕早已在琼中县委主要负责人的意料之中。围绕琼中的资源优势、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该县在绘制招商图谱之初,便将重点聚焦到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精心储备了一批产业链长、带动效果好、符合产业政策的招商引资项目,按图索骥实行精准招商。

“我们瞄准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同时积极邀请企业来琼中进行实地考察,推动项目落地生根。”琼中县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郑拥军透露,自2017年以来,该县共谋划了琼中国际足球特色小镇、健康山地小镇、城市商务(商业)中心等26个招商项目,截至目前已与华侨城、中青旅、呀诺达等10家签订合作协议,投资额达269.7亿元,并与上海绿地集团、北京华熙集团、上海复星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意向。

文旅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串珠成链”,另一边,海南中部(琼中)绿色产业园区也正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物流仓储、金融服务等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海南益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海南绿槟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围绕现代物流产业,引进海南东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环宇中盟物流有限公司等;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海南椰风加工坊有限公司、小龙王食品有限公司……在海南中部(琼中)绿色产业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李海阳看来,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形成强劲的“磁石效应”,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绿色产业落户琼中。

(本报营根6月10日电)

琼中出台一系列超常规举措

推动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

1确保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计划,严格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

2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谋划频率由“一年一次”提高至“一季度一次”

3千方百计扩大社会投资,建立招商项目企业联络员制度

4“保姆式”推进督导项目建设,实行存在问题动态更新和即时上报制度

5优化项目建设管理,在产业园区试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承诺审批制

6降低产业用地成本,对符合要求的项目按现行商服用地基准地价的60%确定

7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面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融资奖励意见

8打通产业堵点,落实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工作制度

制图/张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