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解放70周年  > 回顾历史
日月已然换新天
2020-04-23 14:35 来源: 莫中圆 编辑: 莫中圆 【字体:   打印

在琼崖革命斗争和渡海解放海南岛战斗中,许多英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取得来之不易的胜利
日月已然换新天


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内的纪念碑。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杰

■ 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解放海南的英烈永垂不朽”。

位于海口市金牛岭公园的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以下简称陵园),四周树木苍翠,鸟语花香,公园里的晨练声依稀可辨,一切宁静而美好。凝视着陵园里那座船形的纪念碑和墙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单,海南岛解放战役的磅礴画卷便在眼前徐徐展开。

陆地猛虎化蛟龙

“纪念碑整体像一支乘风破浪的帆船,寓意70年前渡海部队乘船登陆海南岛。”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主任科员周琪雄介绍道。

从陆地到岛屿有多远?跨海作战有多难?陆军要变海军,要准备足量的船只,要经历巨浪颠簸和长途跋涉,甚至还要应对海上作战。

1950年初,考虑到海南岛上有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有根据地和游击区可以做登陆后的依托,小批偷渡更容易成功,既可以增加岛上力量,也可以为野战军主力大规模强行登陆积累经验,毛泽东主席同意采取分批偷渡的作战方针。

随后,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兵团主力第40军、第43军进至雷州半岛地区,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情报,还成立了海情调查组,掌握琼州海峡的水文、气象情况和规律。

为了解决船只问题,解放军使出浑身解数,最终搜集了2000多只船,并招募船工水手1.2万余人。船不少,能用的却不多。两个军迅速抽调有修船技术的干部战士,建立了修船厂,雇请当地会造船、修船的老渔民指导,并从中挑选出40多只比较大的机帆船,用木板和沙袋加固,安装上武器,以便渡海作战。

为提高渡海登陆部队的组织指挥和作战能力,渡海作战兵团两个军以海为操场,船为课堂,苦练技术,领导机关甚至也搬到海边,搭起草棚,亲自组织指挥训练。通过两三个月的日夜苦练,实现了渡海作战兵团提出的“把陆军变为海军陆战队”的要求。

当地群众还成立了医疗卫生组、洗衣组、运输保障组、情报报知站、担架队、茶水供应站、粮食供应站等,在部队驻训的400余公里的地段上,为部队服务。

在海峡这头,琼崖纵队也根据第十五兵团的统一部署,加紧进行接应渡海登陆部队的准备工作,积极开展反“清剿”斗争,摧毁国民党守军沿海地区的防御工事,破坏其防御部署。

在渡海作战部队准备登陆的沿海地区,普遍成立了秘密组织,组织开展后勤保障、担架救护、带路向导、传递情报等工作,积极准备为渡海登陆部队筹送粮秣,抢救伤病员,运送弹药,站岗放哨。

木船无畏伏怒波

1950年3月5日,第118师第352团渡海加强营共799人从雷州半岛起渡,计划在儋县(今儋州市)白马井地区登陆。

半途,天空中出现国民党军4架战斗机,加强营一面准备对空射击,一面伪装成渔船,混入出海打鱼的渔船中,并摆出预先侦察到的国民党军空军识别联络信号,骗过了巡逻的国民党军飞机和军舰。准备登陆时,加强营还是被国民党军发现。敌人海军、空军轮番轰炸,海岸上的国民党守军也向登陆部队船只开火。双方激战过后,加强营取得胜利,并与琼崖纵队接应部队顺利会师。

这次偷渡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渡海作战兵团的胜利信心。

3月10日,第383团加强营配属团炮兵连、警卫连、侦察连共1007人,从广东省湛江市起渡,预定在琼东北文昌县之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海岸登陆。然而,半途忽遇狂风巨浪,有的木船被打翻,桅杆被打断,两只船100余人就此失联。其余部队于11日按原计划成功登陆,并在击溃国民党军三个连后,由当地游击队接应,与琼崖纵队胜利会师。

1950年3月26日、3月31日,第二批偷渡部队分两拨渡海,顺利与琼崖纵队会师。

两批部队偷渡成功,使海南岛上的先遣登陆部队有了近一个师的兵力,大大增强了接应力量,为主力部队大规模渡海登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月16日,第40军和第43军组成的西、东两路军起渡,17日到达临高角、玉包港一带的海面,并在琼崖纵队第一、第三总队和解放军先遣登陆部队的接应下抢滩登陆。

4月19日,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对第40、第43军第一梯队胜利登陆海南岛发出贺电:“由于你们的胜利登陆,海南岛上的敌我力量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20多年坚持战斗的琼崖纵队和琼崖人民,在你们的协助下,一定能全歼岛上敌人,胜利结束中南地区的最后一战。”

歼敌解放海南岛

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大举渡海登陆成功后,时任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部总司令薛岳急调5个师驰援澄迈美亭、黄竹地区,企图消灭威胁其正面的第43军登陆部队。

4月20日,解放军第43军在美亭、黄竹地区,与从嘉积驰援的国民党军正面碰上,当即将其包围于黄竹、美亭、大路南,并占领了加岭、那利、谭城等阻击阵地。解放军相继进至美仁地区及茅草山等地,并占领风门岭、平顶山、裙带山等一线阻击阵地。

此时,国民党军在空军支援下,分东西两路向加岭、谭城、风门岭、平顶山等阵地发起猛攻,对第43军实施反包围。第43军第127师、第128师在两面作战的不利情况下,顽强奋战,第128师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军5个连。21日上午,国民党军又派出三个团兵力增援。第127师一部于风门岭一带顶住了国民党军两个团的13次反扑,该师第381团第1连仅剩下13名轻伤员,仍坚持战斗,保住了阵地。

21日,解放军第40军进至澄迈,直插美亭东西两侧,与第43军主力形成对在该地区国民党军的合围态势。第40军第120师第358团于澄迈东北方向歼灭了国民党一部,掩护主力进至美亭东西一线,侧击国民党军残部。国民党守军发现渡海登陆部队援军到来,军心动摇,全线崩溃,遂向海口、府城一线撤退。

22日,第40、第43军在白莲地区击溃国民党军第62军和第32军第252师主力及教导师的抵抗,并歼其一部,其残部向海口、府城逃窜。23日拂晓,解放军乘胜占领了府城,当日又解放了海口。24日,渡海登陆第二梯队陆续登陆,随即与第一梯队投入了追击战。

25日,冯白驹率海南党政军领导机关人员进入海口,与邓华率领的渡海作战兵团领导机关和部队胜利会师。

美亭决战后,薛岳见大势已去,扭转败局已不可能,向国民党军发出全线撤退“向南转移,船运台湾”的命令,他本人也于22日逃往台湾。

解放军岂能遂尔意?渡海作战兵团和琼崖纵队分三路迅速追击,紧紧咬住退守的国民党军。经过连日追击战,至5月1日,北黎、八所两港被中路追击部队解放,至此,战役胜利结束,海南岛解放。

在琼崖革命斗争和渡海解放海南岛战斗中,许多英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57年,为纪念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中牺牲的烈士,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海口市人民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开始修建这一陵园。原址建在白沙门战斗遗址,1983年迁至现址。”周琪雄指着陵园里的烈士墓,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陵园共有李振亚、王白伦、黄魂、王业熹、符明经、刘秋菊等单体烈士墓180多座和烈士骨灰楼一幢,琼崖地下学联烈士墓也安置于该陵园内。

海南日报记者看到,烈士墓后有一座革命烈士名录墙,墙上镌刻着海南革命战争中牺牲的18861名琼崖烈士名字。近两万个名字,令人悲痛。

转过身,听一听陵园外的晨练声和嬉闹声,看一看陵园外自由奔跑的人们,望一望车水马龙的城市,为有牺牲多壮志,日月已然换新天!烈士可以安息矣,今人将接过接力棒,继续奋斗,建设家园!

(本报海口4月22日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