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稳“扶”好,三亚抱安脱贫攻坚步步为“赢”
来源:三亚日报    发布时间:2021-01-04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习近平

2020年11月24日,星期二。

参加完三亚市2020年脱贫攻坚大比武总结表彰暨成效考核迎检部署会,再马不停蹄开了3个多小时的车,育才生态区抱安村第一书记符继业赶回村里已临近中午。

育才至乐东的314省道正在修路,经过几十公里颠簸,符继业的“爱车”似乎也气喘吁吁。“又是满脸花。”他拍了拍车门。

符继业想叫大家即刻到村委会开一个碰头会,得知那里正在进行一场由市科工信局主办的“百村千户示范村建档立卡户集中培训”,便拉着几个人去东侧的小广场,拽过几个塑料凳子开始“露天作业”。

就在上午的会议上,抱安村获评脱贫攻坚大比武“优胜行政村”,一举夺得全市村户大比武第二组第一名。对于这份荣誉,就像2018年摘得全省先进一样,符继业最大的感受不是荣誉加身,而是如何以此为台阶,走好下一步——步步为营,步步为“赢”。

A 住房扶贫:以“家”为大稳君心

说起眼前抱安村建档立卡户漂亮的房屋,村委会主任张永才不无自豪地比划着:600多米。“抱安是三亚有人居住的海拔最高的地方,平均海拔有600多米。”他是想比较一下,与高对应的是曾经的“低”,居住标准的“低”。

不仅仅是房屋质量差,村民吉昌洚的感受还有“拥挤”,多年前即使结婚成家,夫妻俩和3个女儿依然与老人住在一起,“干啥都不方便,憋得难受。”

中国人以“家”为大,房屋自然是当仁不让的载体。2016年9月份来到抱安的符继业和脱贫攻坚中队队员们深谙此理,解决好住房问题,等于先稳定住村民的心神,做起事来会更有“底气”。

根据三亚市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性全面再查,再定结果是否准确工作的通知”要求,脱贫攻坚中队与村委会联合彻查:组织各村小组组长、村住建协管员全力配合第三方机构入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四类人群进行住房安全性鉴定,形成台账、出具认定表,并将农村住房保障标识牌规整粘贴农户家中。

结果显示,共排查出39户住房问题,其中住房质量问题16户,住房未达标23户。

“就从这些房屋开始。”符继业和大家随即着手,在村民们的拥护和支持下,至2017年5月26日,全部修缮完成。

“现在呢?”记者问。

“现在?”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三亚传媒影视集团职工黎智辉将记者带到吉昌洚家门前。

“现在他家是新建的,3房1厅。”

给吉昌洚打电话,他正和妻子在邻村参加婚礼。“我一定要给辉哥他们送一面锦旗,让我们一家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生活。”吉昌洚的“新家”,就是在脱贫攻坚中队的帮助下建成的,去除了这块“心病”,他干劲更足。

像吉昌洚一样的村民不在少数,符继业扳着指头数着,“仅仅是今年,村民自建新房的就有7户,报建明年盖新房的已经有了10多户。”

脱贫攻坚中队队员、三亚城投集团文红普的帮扶对象——村民陈老红也要翻盖新房了。“面积真的好大,有400多平方米。”文红普说。

B 产业扶贫:在红线以内“跳舞”

抱安村地处育才生态区,是生态红线保护区边上的规模村,一草一木皆珍贵。所以,拓展村民种养面积这类相对普遍的做法,在这里根本行不通——这也是脱贫攻坚中队队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经过反复研讨,符继业、张永才们在产业扶贫上达成共识:内外兼修。

内,抱安村现阶段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外,寻找机会引进适合抱安实际情况的产业。

“农业产业又可以细化为种植和养殖,种植以橡胶、槟榔、香蕉、南药为主,目前槟榔面积约3600亩,橡胶面积4500亩;养殖以蜜蜂为主,这方面保文一、二、三组和南来小组有优势。”符继业说,经过发展,抱安村农业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村集体经济收益颇丰,2020上半年收入3.29万元,预计当年底将突破10万元。

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助攻”。仅在今年,抱安村落实2020年扶持产业申请补贴工作,共为92户申请了肥料、饲料、鸡苗、猪苗、蜂箱补贴共计37万元左右。而在2019年,对家庭生产经营性纯收入达4000元的82户建档立卡户每户奖励1000元,共计8.2万元。

通过一系列措施,抱安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快速增收、稳定增收和持续增收,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内发”之后是“外引”。

2020年,“教授”“灵芝”,是抱安村建档立卡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口中的热词。“教授”是今年80岁高龄,在抱安村利用枯枝朽木建起椴木灵芝培育基地的中国科学院高级农艺师、教授邓德明。

2020年8月份,该基地收获灵芝近1000斤,灵芝孢子粉300多斤,产值100多万元。村里建档立卡户500多人次在基地劳动,给他们发放的工资超过12万元。同时为村里培养出技术人员5人,培育野菜瓜果种子近100亩。

C 医疗扶贫:为恶性循环“止血”

吉昌洚在兑现对黎智辉的“承诺”之前,还送过一面锦旗——是因为他的女儿吉芬。

2009年的时候,1岁的吉芬有一次在地上爬,撞翻了地上的热水瓶,右腿膝盖以下直到脚面都被烫伤。包了几个月草药,“伤情貌似渐渐恢复。”吉昌洚之所以这样“安慰”自己和家人,在于他当时家徒四壁,有心无力,治疗费用太多,无法持续跑医院。

接下来,小女孩的右脚慢慢变形。随着年龄的增长,吉芬右脚的畸形越发明显。走路时脚掌无法平放在地面上,只能依靠外侧用力支撑。“就算是布鞋也没办法穿。”吉昌洚带着打着赤脚的女儿到市区求医,又花了一笔钱,还是未起作用。

就这样,医治走走停停,不但病没治好,钱也越花越多,吉昌洚不堪重负。

到了2018年7月,当时的三亚日报社领导班子到抱安了解包点扶贫情况,黎智辉带着大家走进了吉昌洚家。单位领导当即拍板,现场策划,扶贫小组变身为全媒体策划小组,对吉芬经历进行了独家采写报道。报道推出当天,三亚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三亚中心医院、博鳌超级医院等多家医院表示愿意提供免费治疗。当年7月30日,市人民医院派出骨科主任王建华和车辆将吉芬接去治疗,并于8月4日顺利完成手术,圆了小姑娘的“奔跑梦”。

抱安村的医疗扶贫工作,分为四步走,仅以2020年为例:

一是兜底 “病情”,联系治疗。1-9月份住院就诊共28人,其中低保户4人,建档立卡户24人;二是联系慢性病签约管理服务。第一季度家庭医生入户随访工作记录共计33人,第二季度共计35人。三是送医特殊门诊。1-9月份就诊2人。四是健康扶贫管理,大病救治率、慢病签约率和参保率都是100%。

同时,抱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已完成,配有村医及基本药品。

这些措施的扎实推进,确保建档立卡户有病即医,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生产上去。

温暖人心的政策和细致扎实的工作,让抱安村民们将因病返贫“拒之门外”。

D 就业扶贫:增收再开一个“外挂”

种养产业这个“基础”,既保障建档立卡户稳稳赚钱,又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由于受“红线”所制,许多人感觉“尚有余力”。

在脱贫攻坚中队和村委会的计划里,“就业扶贫”同时进行。建档立卡户之中有一技之长的,联系岗位发挥所长;缺少一技之长的,先培训。

2020年度截至现在,抱安村外出务工人员共202人;参加贫困劳动力各类培训人员共计116人,几乎“应训尽训”;未参加培训人员有2人,皆为外出务工无法参加。

在上述人员中,参加中式面点师培训34人,参加农业技术培训25人,参加岗前培训9人,参加电工培训28人。

与此同时,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奖补政策落实到位,以此鼓励他们的积极性。2020年1-9月份,抱安村为外出务工36人申请务工补贴10.99万元,13人申请交通补贴3800元。

除此之外,仅2020年还开发公益岗位安置36人。

2018年,巩固提升户王明江经过多方的帮扶,走出大山到大小洞天景区应聘保安岗位,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后,不久转正。

对此王明江十分感恩。他说,之前因为需要照顾长期生病的家人,无法外出打工。在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父亲的病治好了,自己也可以放心外出工作。

村民林文清在帮扶责任人黎智辉的鼓励下参加了驾驶培训,之后搞起蔬菜运输,如今运输车从三轮换成了皮卡。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凌晨3点摸黑进山割胶,早晨6点回来以后替母亲去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打扫马路,8点再去收胶,从抱安拉到外面的收购点售卖,回来接着采摘槟榔……

当年建设大隆水库,建成后淹没了15.1平方公里的土地,周边村庄的838户3844人需要搬迁。抱安是大隆水库移民安置村,包括抱安一组、二组的人们为了大隆水库,为了三亚的水利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

这里的村民,这里的脱贫攻坚工作,一直被市领导牵挂。市委副书记王利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傅君利,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尚林等市领导多次到抱安调研探访,勉励脱贫攻坚中队队员用心用情扶真贫、真扶贫。

时至2020年岁末,抱安村也如期交上了一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优秀答卷,建档立卡户2019年人均纯收入2.13万元,高过三亚农村人均纯收入。2020年,这个数字将更为可观。

“现在,村民开车的多了,档次也逐渐提高。”符继业看着他那辆满身泥泞的“爱车”,不禁“自嘲”。“2017年,抱安有30多辆小车和农用车;3年过去,现在有近百辆车了。多的一户家庭有两辆,有的还开上了20多万元的广本雅阁。”(三亚日报记者 卢巨波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