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吴村集中力量做大集体产业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17

万宁吴村集中力量做大集体产业
盘活撂荒地 打造“菜篮子”

■ 海南日报记者 袁宇

育苗、移栽、覆膜、埋土、施肥、浇水……连日来,在万宁市后安镇吴村,脱贫村民祝海花在村里的“菜篮子”集体经济种植基地里忙碌着。大半个月下来,这里的土地换上“新颜”,黄灯笼辣椒、青椒、莲花白等冬种蔬菜冒出嫩芽。

“在基地里干工,1天有80元工钱。”今年45岁的祝海花自家也种植冬种蔬菜,农闲时,她便报名来到“菜篮子”集体经济种植基地做工,“就在家门口,离得不远,很方便!”

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更好地夯实脱贫攻坚成效,带动乡村振兴,该村今年新打造了“菜篮子”集体经济种植基地。

“近些年,随着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很多土地撂荒。”吴村村党支部书记文亚林指着已经冒出嫩绿的基地介绍道,基地面积有50余亩,都是从村民和贫困户手中流转来的撂荒地,除已种的冬种蔬菜外,余下的土地将种植水稻,按照“水稻+蔬菜”轮种的方式发展产业,“土地租金每年上涨5%,保证贫困村民的收入。镇政府也拨付了5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

今年9月,基地先前种植的水稻大丰收,盈利收入3万余元也进入村集体经济账户,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的突破。

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文亚林又马上安排平整土地、开挖自吸井、铺设排水管、安装自动滴灌等,紧锣密鼓组织冬种瓜菜的种植。

今年已经69岁的脱贫户文桂容近日也常到田里干活,她说,年龄大了,外出务工不方便。而村里发展集体经济,还给她提供了一个工作,“心里非常高兴,而且几十号人一起劳动,热火朝天的,特别有劲头。”

自蔬菜下种后,文亚林每天都来到基地转一转,照看集体经济种植基地比照看自家的田地更上心。这一方面是因为基地刚起步,还没有资金聘用专门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则是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小九九”。文亚林说:“村里常住居民有1700多人,大多会种瓜菜,以前都是村民分散种植,自己种自己卖,规模很小。想通过这个基地让大家‘抱团’,做大产业。”

这也是后安镇党委、镇政府和驻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共同调研谋划的发展道路:依托村民种植手艺,进行土地流转,采取“水稻+蔬菜”轮种方式,发展订单农业,按照“政府+党支部+公司+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打造“菜篮子”集体经济种植基地,实现农民致富,集体经济增收。

“吴村已在2019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当前任务就是发展集体经济。”后安镇党委书记林道军说,吴村靠近小海边,土壤肥沃,一直是周边有名的蔬菜种植村。现阶段基地种植的黄灯笼辣椒、莲花白等蔬菜,部分已经与相关收购商、企业签订意向采购协议,其他也在商谈中,使村民“手中有订单,种植心不慌”。

看着长势良好的冬种蔬菜,文亚林也信心满满,他说,这批冬种蔬菜大约在明年二三月份上市,有了收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种植标准化与技术含量,让集体经济种植基地成为带富村民的“火车头”,“未来在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支撑下,村里还将提升教育、医疗等福利,让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惠及村民。”

(本报万城12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