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学玉:“后靠”不靠后 苗寨“活起来”
来源:三亚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27

育才生态区后靠村致富带头人卢学玉:
“后靠”不靠后 苗寨“活起来”

今年45岁的卢学玉是育才生态区那会村委会后靠村小组的村民,也是三亚育才五朵金花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初中毕业后,她就开始在家创业,起初只是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店,有了一点积蓄后,她开始做起橡胶、槟榔等农产品收购生意,现在更是开起了合作社,成为后靠村的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打造美丽乡村

游客慕名而来

位于育才生态区那会村委会的后靠村小组是一个青山绿水环绕、空气清新、原汁原味的生态苗村。孕育在美丽的自然环境里,这里的苗家人不仅能歌善舞、能织会绣,还酿得一手好山兰酒。尽管如此,地处偏远山区,村民一直过着相对闭塞的贫困生活。

2015年,当上那会村党支部书记后,卢学玉一心想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而走什么样的路子,才能既符合村子定位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呢?这个问题在卢学玉一次随省里的考察团到外地考察时找到了答案。卢学玉回忆道:“当时考察发现外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很新颖,不仅美化乡村还能让村民富起来。”回来后,她吸收和借鉴了美丽乡村的生态理念,组织后靠村村民在家门口种花种草,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这里的风景很优美,游客可以在村子对面的山里玩,在大隆水库划船。”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游玩村庄的趣味性,卢学玉带领村民充分利用村里的自然环境优势,打造了草地露营、烧烤、游河等特色乡村游项目。同时,为了满足游客“吃住游”等不同的体验,她还组织村里的妇女制作特色美食,在长桌宴上,游客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苗家美食,尽兴而归。

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村民脱贫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通过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后靠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今年71岁的村民黄金花就是其中之一。“我的日常工作是烤制熏鱼和煮酒,每个月大概有2000多元的收入。”黄金花笑着对记者说。

“我的工作是酿山兰酒。”村民赵妹连也在合作社里实现“就业”,看着自己酿的酒得到客人的青睐,她的脸上乐开了花。

“每天晚上都有游客过来烧烤、露营,体验独特的苗寨风情。”卢学玉说,现在每周末都有来自海口、文昌等地的岛内游客到后靠村爬山、骑行、露营等。

除了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卢学玉还带领村民吃上了“手艺饭”。为了增加村民收入,2011年5月,卢学玉牵头成立了三亚育才五朵金花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1人,合作社目前有橡胶地1080亩,芒果种植基地980亩,槟榔种植基地500亩,养殖场地20亩,形成了种植养殖产业生产和技术推广于一体的基础农业示范基地,每年培训农民300人以上,提高了部分村民的收入,带动村民脱贫。

注册“后靠”商标

“山货”销往全国

2016年,卸任那会村党支部书记的卢学玉全身心投入到三亚育才五朵金花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带领村民吃起“特色产业饭”。“用工时,我们优先考虑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妇女,她们更需要帮助。”卢学玉说,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要把村里的农产品带出大山,让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的山兰酒一年能酿出10多万斤,收益超过50万元。”卢学玉介绍,合作社生产的山兰酒目前已经注册了“后靠”商标,从苗寨里酿制出来的糯米甜酒销往海南各市县,甚至远销北京、四川、广东等地。目前,合作社已吸纳许多村民加入到糯米酒的生产链中,从水稻种植、施肥收割到酿制,每个环节都让村民有事可干。

谈及未来,卢学玉希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民的收入,同时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带动当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让昔日封闭的苗寨“活起来”。(三亚日报记者 张慧膑 黎良图 实习生 邢凌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