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0-04-22

摘下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贫困发生率降至0.0003%,群众满意度达97.07%
临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临高扶贫龙头企业“天地人”公司位于临高博厚镇的金钻凤梨种植基地。唐娜

■ 海南日报记者 张惠宁 通讯员 王海洪

站在2020年,回望临高这几年的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正在落地成为现实。

临高总人口50.2万人。2016年吹响新一轮脱贫攻坚号角时,临高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19685户90638人,贫困发生率达25.02%。不仅贫困面广、程度深,而且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临高经济底子薄,产业基础差。广大农村村路、饮水、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建档立卡贫困村就达46个,占全县行政村26.41%,危房改造数量更是庞大,临高的脱贫攻坚任务,任重道远。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也是县域发展机遇。临高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作为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检验行动,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领导高位推动,强化责任倾力攻坚,强化党建引领脱贫,强化资金统筹整合,举全县之力进行攻坚。2020年2月29日一举摘下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贫困发生率降至0.0003%,农村基础设施面貌全新;且经省级贫困县退出评估验收,临高县脱贫攻坚工作群众满意度达97.07%。

高质量脱贫,群众满意度是重要指标,群众的满意度从哪来?近日,海南日报记者从临高贫困户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农民培训就业、农村面貌变化和农村电商发展等方面去寻找答案。

危房改造

乡间建起9757栋新房

今年48岁的临高和舍镇波藏村村民唐雪梅,不敢想这辈子自己还能住上新房。20年前她嫁给了波藏村村民郑维春,郑家穷得吃饭时就是拿筷子蘸点盐当菜吃。因为太穷了,嫂子离开了郑家大哥。她刚生完第一个孩子,郑家大哥就因病去世,抛给他们三个年幼的孩子。唐雪梅一个人挑起全家的重担,让丈夫去广东打工,可2004年,郑维春打工时不幸被机器斩断了左手四根手指,成了残疾人。

唐雪梅全家的收入就靠家里的1.6亩菜地,为了多挣一分钱,唐雪梅夫妇每天凌晨1时就起床到地里忙活,一直忙到天亮。不舍得用刀来割空心菜,而是用手一根一根摘菜,因为用刀割,20多天以后才能收第二批,用手摘则十多天就可以再摘。他们就这样含辛茹苦养大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和哥哥的三个孩子,可全家人挤在破旧的房子里多年,没有能力改造住房。

政府的危房改造政策给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一份大大的喜悦,6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加上自家多方筹借一些钱,2017年,唐雪梅全家住进了按自己心愿建造的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苦尽甘来。”她说。

贫困户各有各的难,多挤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临高从2016年至2019年底,帮扶了9757户像唐雪梅家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建起了新房,保障了贫困人口住得安全舒服。贫困户建新房的户数以及危房改造的覆盖面和推进力度,堪称全省第一,临高藉此基本消除了农村D级危房。

“临高的危房改造,群众的满意度很高,原因首先是贫困户可以自行组织建房。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式建房,自己投工投劳成本较低。政府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当他们建房砌墙到1米左右高的时候,政府80%的建房款已经打给他们账上了,保障他们能及时将房建成。”今年4月16日,临高县扶贫办副主任吕蒜女对记者说。

吕蒜女还告诉记者,危房改造,临高80%以上是D级危房,对于鉴定为C级的贫困户住房,其中建新房愿望强烈的,临高也支持他们建新房,但只按政策补助3万元的资金,资金缺口通过社会渠道进行帮扶支持,让更多的贫困户能如愿住上新房。

如此大规模的贫困户建新房,临高如何推进这项工作的呢?吕蒜女说,每年危房改

造任务,临高都是及早部署、及早推动,尽量给贫困户留足建房时间。“建筑材料缺失、兄弟间土地纠纷、建房选址不满意……危房改造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每次县领导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都会及时会商解决各种问题。”吕蒜女说。

她说,比如像特困户多是孤寡老人,这部分群体的危房改造,由镇政府负责解决图纸问题,统一帮老人建房。

2020年临高又“查遗补漏”,新增了300多户危房改造新任务。目前已全部动工,6月底前竣工入住。


临高发展多种热带水果产业。唐娜 摄

产业扶贫

依托龙头企业发展高效农业

产业扶贫,临高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扶贫基地建设和促进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改变调整传统种水稻、甘蔗、桉树、橡胶树等低效作物的产业结构,发展凤梨、释迦、火龙果、百香果、蜜柚、香蕉、牛油果等热带高效农业。

“打造扶贫产业基地,乡镇提出的产业或项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是一个镇一个镇地反复去调研,实地研究项目或产业可不可行,风险在哪里,如果出现问题如何防范。”临高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吕雄说。

临高农业农村局的数字表明:2016年至2019年,临高全县将产业专项扶持资金3.7亿元,投入19个本地龙头农业企业,建立47个产业扶贫基地,采取资金委托运营固定分红的模式,截至2019年12月,全县贫困户因此获得收益分红达7839万元。

在贫困户享受固定分红受益的同时,临高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得以“强筋壮骨”,由此带来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兴旺。壮大了的龙头企业又为贫困户和村民提供“扶贫基地+技能培训基地+扶贫工场”三位一体的培训、就业帮扶。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精准帮扶临高县临城镇、波莲镇、新盈镇、多文镇共计7137户31328名贫困人口脱贫出列,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分红2214.474万元。

海南天地人公司临高分公司总经理王中青告诉记者,扶贫这几年,公司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产业规模从1.4万亩迅速扩大到2.5万亩,公司水果产业结构,从香蕉独大,调产到凤梨、香蕉、红心蜜柚、红心火龙果、红心番石榴、牛油果、百香果等等,凤梨基地从200亩发展到1.1万亩。天地人公司热带水果年产值由2017年6000万元,上升至2019年1.7亿元。而2020年的年产值目标是2.2亿元至2.5亿元。

2018年3月,天地人公司在临高新盈镇龙兰村探索推行新的产业扶贫模式,建了800亩凤梨基地。由贫困户、村民、村集体、企业组成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民、村集体以土地、个人自筹现金、村集体资金入股,企业除投入生产资金外,还投入种苗、技术、管理及品牌和负责销售,其中企业占30%,贫困户等占70%。合作社成员按股份比例进行利润分红。

龙兰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学敬说:“这样农民的土地是活的,随行就市,随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行情水涨船高。”而凤梨基地需要的产业工人,就由龙兰村村民承当,干一天有工钱100元左右,每人月收入2000多元。天地人公司还在龙兰村建了凤梨包装厂,鼓励村民发展凤梨产业,村民可以将自己种的凤梨运到这里来销售。

与龙头企业的“亲密接触”,让村民大开眼界,认识到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价值所在。为此,临高决定在继续做大冬季瓜菜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凤梨、蜜柚、莲雾等优势产业,以消减30多万亩的残次林和甘蔗。

为了引进更多的龙头企业来扶贫,临高各乡镇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海南鸣旺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9月在临高和舍投资建起了一个面积140多亩,有猪舍2万多平方米,年产仔猪5万头至6万头规模的“数字化”养猪场。“这个猪场9月开工建设,12月就投入运营,从租地、建厂、办手续、拉电等一系列过程,都有镇里成立的项目推进小组协助。”公司董事长吴经锐说。

从2017年9月以来,吴经锐又在和舍镇铺仔村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蛋鸡场,目前养了30万羽鸡,日产鸡蛋目前可达22万枚左右。鸣旺公司不仅跟天地人公司一样,成为临高的重要带贫企业,也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机会。铺仔村有20多位村民就近在蛋鸡场上班,其中一半是贫困户,每个人每月的收入有3000元至5000元不等,贫困户王义心夫妇在这里上班,月入高时过万。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影响下,临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蓬勃发展起来。2016-2018年,全县587户贫困户将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以及集体产业专项资金1280.22万元投入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创建了道灶海鸭养殖、凤雅百香果、布佛果子狸养殖、隆道鹅养殖、新贤热带水果种植等24个产业扶贫基地。

临高农业农村局局长符巍翰说,经过几年努力,热带水果琳琅满目,特色养殖种类多样,“百花齐放”成为临高农业产业发展的写照。百香果、凤梨、凤梨释迦、金蜜柑、沉香、淡水龙虾、养鸽、蛋鸡、肉牛等发展成为临高的新产业。


临高和舍镇铺仔村村民在村里的现代化蛋鸡场就业,王义心夫妇俩一个捡蛋,一个送蛋,两人月收入过万元。海南日报记者张惠宁

就业扶贫

培训贫困劳动力技能

临高县临城镇仙还村全村5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18户,这个村土地少人口多,农业条件有限。想要脱贫致富,需培训村民劳动技能,通过务工增收。

仙还村有零星村民帮人砌墙赚点钱,临高县就业局针对培训调研需求,2017年在仙还村一连举办了三期砌墙铺砖培训班,每期培训时间为20天,全村将近180人报名。村民成持证的建筑工,短短两三年时间,仙还村建筑工就小有名气。

“我们村70%的村民都是建筑工。每天早上,站在村口,你都可以看见一对对夫妇骑着摩托车出门干工。夫妻砌墙一天挣四五百元,贴磁砖一天六七百元,他们主要在临城和各个乡镇干,一年下来挣个数万元没问题。”驻村工作队队员钟有祺说。

仙还村这两年盖起了上百栋新房,其中,脱贫户陈权家的自建二层楼房漂亮数一数二。陈权因为技术好,一年到头找他干活的人多,勤劳致富。

像仙还村这样的务工专业村,临高有多个。4月20日,临高县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林华告诉记者,临高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家庭劳动力就业情况统计,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理念,进行精准就业帮扶。一是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根据贫困劳动力的人员类别、文化程度、培训需求,因需制宜设置教学计划,仅2019年就投入988.67万元,开展了81期职业培训,培训的项目包括建筑工、烹饪、面点、家政、挖掘机等,9062人接受培训,其中贫困劳动力8282人,发放贫困劳动力培训期间伙食、交通补助542.735万元。

临高还开发就业扶贫特色岗位巡河员、农村保洁员,安排了1388人就业,零就业家庭全部安排农村保洁员岗位。成立了临高县驻广东务工服务站,及时收集珠三角工厂的用工需求,在各乡镇及时发布,仅2019年就输送257名劳动力到广东及外市县打工。

“贫困户劳动力只要连续就业达到6个月,就可以申请务工补贴,每月300元;省内县外就业还有一次性交通补助200元,省外一次性交通补助800元。2019年落实2642人外出务工奖补和1635人交通补助共706.74万元。”林华说。

临高还通过评选创业脱贫致富之星,激励村民创业。


在临高和舍镇铺仔村蛋鸡场,有20多位村民就业。海南日报记者张惠宁

改善村容

补基础设施短板

临高和舍镇布佛村是深度贫困村,管辖8个自然村,有390户1696人。村里贫困户达到90户429人,贫困发生率达25.76%。村里到处是土坯房,8个自然村都没有一条水泥硬化路,下点雨就泥泞难行,“平跟鞋”进去,“高跟鞋”出来,摩托车都难开,是个“来了就怕”的村庄。且布佛田洋缺少生产路,村民一年种两季稻和瓜菜,谷子成熟和瓜菜收获季节,家家户户得肩扛背挑着稻谷瓜菜走上一公里左右的田埂,运到大路边才能装车运走。

信息闭塞、贫困人口多,村里路网、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差,这是临高46个贫困乡村的普遍情形。临高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大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46个贫困村,每个村给村集体经济投入100万元发展产业,每个村提供200万元或300万元,作为贫困村提升工程,其他水务、交通、环保等方面再相应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吕蒜女说。

在46个贫困村的基础上,临高又增加了23个“减贫重点村”,将扶贫的政策惠及更多村庄。

“布佛现在是村村巷道硬化,户户通水泥路。村里巷道都有三米宽,汽车可以驶进家家户户。村里田洋路畅通,还修建了一个乡村公园。”布佛村党支部书记王子彪说。

据临高县扶贫办提供数字,临高投入13.9亿元,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窄路面拓宽等扶贫工程,建设总里程达1255公里,157个行政村村委会(含46个贫困村村委会)、24个中心小学连接路网已全部硬化路面,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2016年以来,新增硬化村内道路388.36公里。

投入2.9亿元,巩固提升及新建工程127宗,覆盖村庄338个,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得到巩固提升。

投资4.3亿元,实施水网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14宗,项目实施后恢复和改善生产灌溉面积12.6万亩,防洪排涝面积2.5万亩,受益人口26.8万人。

投入资金2.5亿元,实施排涝治理项目6个;投入资金0.3亿元,完成水库防浪墙、防汛道路等建设工程;

投入资金1.6亿元,实施40宗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12宗山塘建设项目,解决农田灌溉问题。

投入4.8亿元,实施电网改造升级项目1392项,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用电“最后一公里”难题。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

……

农村贫困面貌发生巨大改变。

电商扶贫

帮农民搭建交易平台

在临高县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各种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临高作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已建成一个县级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82家。

临高农村电子商务中心负责人万龙告诉记者,电商服务中心就是帮农民搭建自己的平易平台。一年多时间,临高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举办了线上线下活动41场,线上线下电商培训74场,推介临高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培养能推广自己产品的“新农人”。

“黄家泽,产品美国白羽王鸽子;刘小英,板栗红薯;傅旭坤,九品香莲……”临高电商服务中心为一批村民的特色产品免费提供线上推介支持,引导村民运用网络进行销售。万龙说,自2018年临高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运营以来,截至2019年12月31日线上线下总销售超3070.4万元,扶贫产品交易额超过1105.9万元。

四年来,临高县3000多名扶贫干部全员下沉,舍小家顾贫家,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敢于攻坚、群众认可的优秀扶贫干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本报临城4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