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局
2007-03-27 00:03 来源: 省统计局 【字体:   打印
2006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县委和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紧紧围绕“热带高效农业富民和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综  合
    整体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6797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42万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6188万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9045万元,增长13.5%。在第三产业中,住宿和餐饮业比上年同期增长95%,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长10%,其他服务业增长8.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8%,房地产业增长0.5%,金融保险业下降15.2%。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支撑经济增长的结构力度增强。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增强,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产业结构更加均衡和稳固。从三次产业来看,2006年第一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1%,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7%,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城镇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62595人,其中农村就业人数49050人;城镇就业人员13545人。年末全部职工人数6320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16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0人,登记失业率3.9%,比上年上升0.52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仍较突出,由于土地的人均拥有量和种养技术的制约使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低收入居民生活仍较困难;“三低一小”矛盾突出;三产起点低,服务业和服务水平与需求差距较大;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
     二、农  业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含家庭兼营工业)3274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畜产品、水产品、瓜菜等优势产业持续较快增长,瓜菜、肉类、橡胶等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上年水平,农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种植业持续增长。全年种植业完成增加值19743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1816亩,粮食产量26074吨,增长15.5%。油料产量591吨,下降17.6%。瓜菜种植面积55750亩,瓜菜总产量69671吨,增长7.9%。全年水果种植面积29361亩,水果总产量6653吨,增长0.9%。其中,香蕉产量3383吨,下降10.1%;菠萝产量29吨,下降13.8%;芒果产量1621吨,增长10.8%;荔枝产量711吨,增长1.2%;龙眼产量701吨,增长41.5%。
    畜牧业加快发展。全年畜牧业完成增加值4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6.1%。肉类总产量4957吨,增长15%。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4086吨,增长14.8%;禽肉总产量734吨,增长13.6%。年末生猪存栏量46401头;牛存栏量22926头;羊存栏量12114只。
渔业生产及品种结构优化。全年完成渔业增加值867万元,比上年增长5.7%。水产品产量2501吨,比上年增长14.1%。
    林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全年完成林业增加值5418万元,比上年下降16.7%。年末热带作物总面积150312亩,比上年增长2.1%。橡胶干胶总产量3835吨,增长7.7%;椰子产量503万个,增长2.5%;槟榔产量5744吨,增长6.6%。 
农业服务业(含家庭兼营工业)增加值2481万元,比上年增长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全年工业增加值2599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9万元,增长36.1%,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830万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3541万元,增长55.1%;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1773万元,下降9.6%。工业产品产销率100.1%。


从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
2006年     比上年增减%
水泥(万吨)          7.31          -4.2
发电量(万千瓦时)    5489         189.5
供电量(万千瓦时)    4060          13.0
自来水(万吨)         152          16.9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7.8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196万元,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93万元,增长151.2%;亏损企业亏损额29万元,下降89.4%。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3589万元,与上年持平,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7484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675万元,增长7.0%;房地产开发投资2659万元,增长79.6%。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717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94495米2。全年施工项目33个(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其中新开工项目24个。
  投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投资1669万元,增长277.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70万元,下降81.2%。第三产业投资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投资13195万元,增长6.1%。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307万元,增长6.8%。其中交通运输完成投资1365万元,增长75.0%;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243万元,增长8.0%;教育投资2096万元,增长105.0%。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年1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254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2.9%。其中:闽庄园房地产完成投资1829万元;南美温泉度假村完成投资1800万元;八村公路投资365万元;七仙大道绿化完成投资773万元;县城供水工程完成投资400万元;县看守所搬迁工程完成投资816万元;华达房地产完成投资830万元;什来渠道投资526万元;教育危房改造完成投资1565万元;金凤凰完成投资350万元。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66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93万元,增长14.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973万元,增长10.3%。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5073万元,比上年增长11.3%;餐饮业零售额3086万元,增长23.6%;其他行业零售额707万元,增长1.3%。
    六、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2006年,全年签订项目协议5个,协议投资额22800万元。其中,旅游房地产项目5个,协议投资额22800万元。全年落实项目9个,实际投资9576万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增幅增大。2006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28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915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703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2108万元,增长12.7%。其中邮政830万元,增长25%;电信1278万元,增长6.5%。新增固定电话用户912户,年末达到18767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7869户,乡村电话用户10898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766户,年末达到26517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强旅游产品建设,推出了七仙温泉、三道槟榔园等具有黎苗特色的旅游新产品,促进了旅游业的较快发展。全年接待过境旅客37万人次,增长15%;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全年旅游总收入3764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年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7.8%,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年末共有旅游接待宾馆23家。
    八、财政和税收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579万元,同比增收535万元,增长17%。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2263万元,增长9%,基金收入1316万元,增长37%。其中:工商税收入1538万元,增长11%;耕地占用税收入148万元,增长116%;非税收入571万元,下降11%。
按征收部门分:国税部门组织的增值税收入增长6%;地税部门组织征收的工商各类税收入增长12%;财政部门组织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契税、非税及基金收入增长23%。上划中央税收增长12%; 上划省级税收增长17%。
    从各主要税种增长情况看,增值税增长6.19%,营业税增长14.33%,  企业所得税增长60.25%,个人所得税增长12.93%。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4964万元,增长2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30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在一般预算支出中,支农支出增长20%;社保医疗支出增长49%;文教科支出增长18%;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26.1%,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增长15.2%;公检法司支出增长23%,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增长65.1%。
    九、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512万元,比年初增长2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002万元,下降3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286万元,增长24.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9324万元,比年初增长3.1%(可比口径,下同)。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264万元,下降3.2%;中长期贷款余额3060万元,增长19%。人民币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1784万元,比年初减少740万元,下降29.3%。全年现金净投放6218万元,比上年多投放1501万元,增长31.8%。
  保险业务不断扩大,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2006年,保险机构承保金额8445万元。实现保费收入1685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441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5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6万元。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746万元,增长73.9%。其中,寿险业务给付50万元,财产险赔款5万元,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40万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补一免”政策,加大困难学生的救助力度,全年完成农村中小学19128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2006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547人,在校生1202人,比上年增长25.1%,毕业生258人;职业学校在校生623人,比上年增长19.1%。全县初中招生2391人,在校生6866人,比上年增长13.0%,毕业生2072人。普通小学招生1652人,在校生11410人,比上年下降6.9%。适龄儿童入学率99.8%;毛入学率132%。幼儿园在园幼儿855人。
    科技普及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全年组织各类科学技术普及培训班64期,参加人数3.2万人次;编印科技简报12期,1000多份;开展大型科普图片展15场,观看人数8000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8种,2万多份。组织青少年参加由中科院专家主讲的“生物科技与未来、神奇的新材料与高新技术,航天与应用、飞向蓝天”等为主题的科普讲座4场,参加人数4600多人次。全年科技经费支出23.9万元,比上年增长18.9%。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组织整理申报黎族织锦、树皮被、钻木取火三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内制作光碟《保亭·人间仙境》、《2005年中国海南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保亭大狂欢》、《七仙岭欢歌》第二辑。出版民间故事集《甘工岛的传说》、《黎族织贝珍品·衣裳艺术图腾百图集》、2期《七仙岭文艺》和1期《七仙诗韵》。协助拍摄首部国产黎族电影《青槟榔之味》。组织县歌舞团参加全省性活动的“三月三”、乡土文化节、纪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周边市县演出59场次,在全省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汇演中荣获一、二等奖。组织送科技图书下乡15次;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共放映电影450场次,其中百部优秀电影进社区活动期间放映193场次,百部农业科技电影巡映万村活动放映18场次,观众达109850人次。举办6期广场健身活动;成功申报七仙广场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七仙嬉水节被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
    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稳步推进。全县已设立了480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点,实现村村通广播高音喇叭467个村庄,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广播实际入户率为52%,电视实际入户率82%;年末有线电视用户7499户,比上年增长23.6%。
  卫生事业取得明显成绩,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全县有12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一无三配套”改造完成100%。一批医疗设施正在建设,农民就医条件日趋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70165人,参合率为85%。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20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87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4人,注册护士86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60人。拥有乡镇卫生院12个,床位108张,卫生技术人员138人。农村改水工作进展良好。自来水普及率为65%。全县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为746.2 /十万,碘盐覆盖率85.1%,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8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关镇面貌大样。保城镇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和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国家卫生县城”。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2006年,全县体育健儿在全省各级各类重大比赛中, 取得金牌2枚、银牌30枚、铜牌18枚的优异成绩。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参加人数达6000人次;“九.九”登高参赛人数1000人次。年内共举办各类比赛22场,其中篮球赛12场、乒乓球赛10场。国家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41720人,比上年末减少1629人。人口出生率13.80‰,人口死亡率5.19‰,人口自然增长率8.61‰,比上年下降0.47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城镇就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及时兑现粮食直补,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关心弱势群体生活,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2006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276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66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42元,增长8.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1%,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4285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农村竣工住宅面积63070平方米,增长61%。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2006年,全县共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不含离退休人员)7120人,比上年增长0.2%;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含退休人员)6477人,增长6.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992人,增长1.9%。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2287万元,增长35.7%。年末全县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60人,比上年增长1.4%。全县共投入救灾款296万元;已保五保对象318人,比上年增加109人。全县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年底全县纳入低保人数达10158人,比上年增加4102人,其中城镇4733人,农村5425人,共发放低保资金502万元。
    十三、安全生产
    事故死亡人数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成效显著。2006年,全县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9起,比上年下降69%;死亡14人,下降57.1%;直接经济损失22万元,上升44.2%。在各类伤亡事故中,交通道路发生事故28起,下降75%;死亡人数13人,下降69.2%;受伤49人,下降30.6%,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下降2.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06人。
    十四、资源与环境保护
    水资源供求关系平衡。当年人均水资源13.7万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30毫米,下降31.0%。年末全县水库蓄水总量1983万立方米,下降1023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6716.4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16.4万立方米,农业用水6600万立方米。
  总体水质状况稳定。2006年全县五大水系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但流经县域河段和水量较小的仍遭受一定的污染,水质达标率为90%。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全县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9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水气矿产2种。 
  环境保护工作有所加强。全县9个乡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425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4140亩;森林覆盖率70.1%。
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成绩突出。农村沼气入户率达55.6%;截止到2006年底,全县已建成文明生态村52个,占总村数的11.1%;年内农村改厕415户,改水受益人口667人。扶贫力度加大,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全县全年新增加脱贫人口1500人,年内全县完成民房改造742户。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海南统计年鉴——2007》公布之数据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信息报送:省统计局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