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黎族露兜叶编
2019-03-18 10:47 来源: 海南日报 编辑: 符彩燕 【字体:   打印

五指山黎族露兜叶编

大众工艺的小众传承


梁桂香阿婆头戴自己编的草帽,展示一张她编织的露兜叶编草席。

文\图海南日报记者陈耿

海南岛的黎族先民对身边植物的利用可谓到了极致,留下了黎锦纺染织绣四大传统工艺、藤编和竹编技艺,以及竹木乐器制作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中村懂得露兜叶编的黎族妇女已经屈指可数。

五指山市毛道乡,一些村庄的黎族妇女还在用野生的露兜叶编织草帽和草席,其中以空中村最为普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懂得编织。海南日报记者先后三次进村,记录了这一技艺的编织过程。

备料

每年春天,随着气温的上升和日照越来越充足,草木愈发葱茏。

80岁的黎族阿婆梁桂香,她已经很少下地干农活,但从小就学会的手艺,她一直没有舍弃。

某日,天气时阴时晴,无雨,体感甚是清爽。梁桂香身体瘦弱,脚步缓慢但不失利索,她从自己住的小瓦房里出来,要步行到两公里外的一座小山丘上,割取野生露兜叶子。

阿婆到了山上,用尾端带弯钩的砍刀割下了长度在2米上下的露兜叶子。叶子有三排锐刺,中间呈龙骨状的一排与两侧的方向相反,一不小心就会被扎到手,渗出些许血液,或被划到表皮,在粗糙的手背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划痕。

好在梁桂香动作熟练,被锐刺扎到的次数极少,但被划还是避免不了的。割完叶子,阿婆就地处理叶上的利刺,先用小刀剥掉中间那一排,由于两侧的刺是逆向而生的,在此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被扎到手,即使不流血,也会非常疼痛;去掉这一排的刺,等于将露兜叶子一分为二,然后再将另外两排利刺分别剥离;最后将它们轻轻对折,避免弄断,捆好,挑回村里。

在家门口的水泥地板上,梁桂香解开露兜叶,将它们悉数摊开,平铺在地上,在太阳底下晾晒。

阿婆说,这需要两三天的时间,等叶子差不多变干,但又不能完全不含水分时,再用来编织草帽或草席。

制作

晾晒后的露兜叶呈淡绿色,柔韧性极好,梁桂香会再次用小刀将它们修边,同时根据需要确定大致宽度,如果要织草帽,大约1.5厘米就够了,如果要织草席,则需要2.5厘米的宽度。

接下来的编织环节,只需要一张矮凳和一双手。

编织草席时,将露兜叶搁在地上,定好经纬走向,以十字交叉相织进行,叶片长度不够的,就拼接,这个动作不需要将叶片开口,只需压在上一条叶片两三厘米处即可。梁桂香阿婆告诉记者,在60多岁的时候,她一个上午就能编好一张宽1.3米、长1.9米的草席,现在至少得用一天时间,累了就歇息,因此有时候要用两天时间。

编织六边形的尖顶草帽难度较大,草席则相对容易些,技术含量稍低。以她现在的速度,宽度在半米左右的六边形尖顶草帽,除了吃饭和休息时间,每天至少也能编成一顶。草帽虽小,但在收边和收顶时难度最大,且最费时费眼力。

草席和草帽编好之后,在阳光下继续晾晒,直到水分完全消失,颜色也就逐渐变黄,此时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一张编织完成后、在阳光底下继续晾晒的草席。

心愿

梁桂香编织的草席和草帽主要是自己和家人在用,从来没有卖过。在记者的请求之下,阿婆还是破了例,以记者主动提出的20元的价格,“让”出了一顶草帽。

她睡觉的草席,冬暖夏凉,躺着很舒服。阿婆说,这门手艺是她小时候跟父母学的,那时候谁都会编,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谁不会编谁就没有帽子戴,就没有席子睡。

不过,野生露兜叶编织的草帽有一个缺点——使用寿命较短,一般情况下只能用半年,而且被雨淋后极易朽坏;草席也有类似的软肋,最怕被水泡或被水浸,因此一旦脏了,阿婆就用湿布擦拭,然后自然风干。


一大捆晾晒得半干的露兜叶。

梁桂香表示,如果现在谁想学这一技艺,她随时都可以传授。遗憾的是,现在村里的中青年妇女,都没有人愿意学习这一编织技艺,原因一是可以轻松地买到市场上售卖的竹席或草席,二是她们更愿意在农闲时外出打短工,增加经济收入。

目前,像梁桂香一样能编织草席的,在空中村还有10名黎族妇女,她们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跟她一样能编草帽的,只有黄玉英——另一位年过八旬的阿婆。

五指山市毛道乡文化站站长符雄坚告诉记者,以前在五指山地区,黎族人用露兜叶编织日常用品的现象随处可见,现在主要集中在毛道乡的毛道、空中、红运和毛卓(梁桂香的娘家所在地)这四个村落。

符雄坚说,用露兜叶编的草席,除了作为床上用品,过去还曾作为一种殡葬用品,在木制棺材稀缺的年代,用这种草席包裹逝者是很常见的,即使是在今天,还偶尔能够见到。

记者查阅了《中国黎族》(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等资料性书籍,并未找到有关黎族民间用露兜叶编织日用品的记载。

能否将这一工艺称为“草编”呢?

为此,记者采访了海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黄友贤。他说,当地习惯于将这称作“露兜叶编”,它也属于“草编”的一种,以前很普遍,各类日用品都有。

老家在保亭的黄友贤小时候还在乡下见过用露兜叶编的衣帽筐和扇子,现在基本上只见到草席。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