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3 14:50 来源: 海南日报 编辑: 符彩燕 【字体:   打印

福建→海南→海外

闽人迁琼历史路径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文昌铺前的骑楼老街。海南日报记者袁琛


下南洋是海南人移民海外的主要方式。陈耿摄于海口南洋历史文化展示馆

文\海南日报记者杜颖

这是中国众多族群迁徙史中较为独特的一支——闽琼迁徙。

海南日报记者曾赴福州、莆田、泉州、永定等多地,在很多民俗博物馆甚至是乡村的博物馆内,都看到展示出了福建居民的外迁路线图,这些图画不仅是历史的佐证,更成为了当地一道文化和旅游“风景线”,吸引着人们驻足停留,回眸历史,由此亦可见,移民文化在福建当地社会吸收度、认可度之高。

文化迁播的两种方式

福建海南两省同为移民省份。海南是一座移民岛,而福建的居民多数也是汉唐以降中原等地移民的后裔,与此同时,福建又是向外移民地。除78%台湾同胞的祖籍地是福建,福建居民向外拓展中,海南和东南亚,是其中重要的目的地。

“从中原等地迁徙入闽者要么的社会精英,要么是不安于现状,富有冒险精神的社会优秀分子。从福建再踏上向外迁徙者,也是同理。”福建省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刘传标说。

如果要了解福建人的迁徙,首先就要了解福建的地域文化和当时的人文环境,以此作为切入口,窥探那段壮观的移民史话。

福建具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即,福建居民拥有海洋文化性的积淀。背山面海,福建也具有悠久的滨海文化积累。远古先民“水行山处”,以木、竹、筏为工具从事采集渔猎活动,创造了福建滨海文化,考古中发掘的福建贝丘文化等都是其中的代表。闽人“以海为田”,造就了“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强悍气概”,也就是说,福建人具有不畏海的海洋文化特质。

很强的“兼容”性,以及向外传播,福建人传承了汉文化,又吸收了本区域内土著闽越文化和对外交流过程中的外来文化,糅合了中华文化、福建本土滨海文化和海外文化,呈现出了多元文化兼容并存的格局。

了解了福建文化的独特性,就不难理解,福建人迁徙到海南,再由海南迁徙到海外的一系列历史发展路径。

福建向海南迁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精英文化向海南迁播,即,通过福建官宦名儒、贤士把儒学传统中的道德观念、注重民族气节的爱国精神、主张经世致用的王道理想带到海南。比如,闽籍在琼官员主导或者创办官学(书院)和私塾等,宣扬儒学等统治伦理;再比如,福建等地的居民向海南迁移的过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民间技艺,也带来了生活习惯、方语、宗教信仰等。学界对此有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福建居民移居海南、开发海南的过程,是以儒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海南传播的过程。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移民和血缘文化在海南传播实现文化的迁播。比如,福建晋江十壁坊金街巷人谢渥,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渡琼任临高知县。谢渥上任后,劝民为农,号召农民垦殖荒地,推广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使用犁、耙、耧、锄、镰等,并教会农民制造和使用龙骨水车、水转筒车等汲灌工具,传播福建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使农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休养生息。

从海南再至海外的历史回眸

据海南学者王俞春所著的《海南移民史志》一书统计,隋唐至清朝,有明确记载的自中土迁琼先祖共270位,最早迁琼的福建人是隋朝的王万禄。唐代15位迁琼先祖中,来自福建的5人,其中4人来自莆田;来自广东的4人,来自江苏、陕西的各2人,来自河北、河南的各1人。宋代116位迁琼先祖中,来自闽南地区的有80人,除1人来自潮州外,其余均为福建人,其中来自莆田的58人,其次为晋江、古田、同安、仙游、闽县等地。元代38位迁琼先祖中,25人来自福建,其中来自莆田18人。明代78位迁琼先祖中,来自福建的39人,其中莆田25人。清代19位迁琼先祖中,来自福建莆田7人。他们大部分定居在海南东部、北部沿海一带,其中琼山(包括海口)90人、文昌62人、临高21人、澄迈14人、琼海(会同、乐会)12人,其余在儋州、定安、万宁、陵水、崖州、感恩(东方)。

那么,从海南到海外(南洋)呢?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邢寒冬认为,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移民海外的海南人是闽南后裔。唐朝时期,一部分从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迁居琼海的商人和渔民,再移民到南洋;两宋以后,更多海南人移民海外。历代移民海外的海南人大多来自东北部和东部,以文昌、琼山最多。据上世纪末统计,海南300多万华侨华人中,文昌人占了近一半,大约120多万,海外文昌人比家乡的人口多一倍。

为何移民出国的海南人多为闽南后裔?邢寒冬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为:一是闽南人擅于经营海上贸易和冒险精神;二是沿海地区地狭人稠,不敷生计;三是当时海南社会不靖;四是海上交通方便。


闽人古代迁琼的5条路线

事实上,中国文化向来以家族本位著称,文化借助家族与家庭教育而获得传承。这也成为福建人及其后向外移民后裔群体的认同感的重要纽带与标识,历久不衰。

福建闽西客家人和闽东福州、莆田,闽南的漳州、泉州等府属居民向外拓展迁徙海南有两条线,一条是陆路梯渡迁徙:沿海岸线经广东潮州、海陆丰、粤西茂名、湛江,进而渡海到达海南,或者因战乱一路退却到广东省,避乱到海南;另一路是航海,坐船南下(包含原来计划去南洋,或遭遇风暴,或误以海南为南洋而登岸定居)。坐船赴海南的福建籍移民,通常先来的人多先定居于港口周边、河道周边平坦肥沃的地方,晚到的人只好向内陆丘陵发展。

海上路线,无疑成为了迁徙中的最重要方式。

福建迁徙海南的古代路线是什么规模呢?刘传标认为大体有5条路线:

第一条路线——福州府,包括闽县、侯官、长乐、连江、罗源、闽清、永福、福清、古田、屏南等十邑。及褔宁府属、建宁府属、邵武府属、延平府属各县居民因语言接近,多以福州乡人结伴为伍。在潭头港登船,船出闽江口,经马祖,偏南航行。

第二条路线——兴化府属的莆田、仙游人多在兴化湾、平海湾登船,偏南航行。兴化府属莆田、仙游人迁居到海南后,多从事农耕,多聚集在一起垦殖。虽然聚居在一起但经过数代后,其后裔莆仙话或是原乡的记忆已经非常淡漠。

第三条路线——泉州府属各县居民,多数是金门或泉州湾或小蚱港或围头澳登船航向南。德化县居民多是徒步经永春到安溪,再从南安乘船沿晋江下到晋江县,登船出泉州湾航向南。永春县的居民要徒步经安溪,到南安乘船沿晋江而下到晋江县,登船出泉州湾向南航行。

第四条路线——明清时期,漳州府属各县渡往海南的港口,有龙溪的石码、紫泥、海门,海澄的月港、浮宫、港尾、卓岐、屿仔尾、浯屿、镇海,漳浦的井美、佛昙、前亭、将军澳、赤湖、旧镇、陆鳌、古雷、下寨,云霄的峛屿、云陵、下坂,东山的铜陵、澳角、宫前、前河,诏安的宫口、南门等28处漳州府属各县居民迁居海南,一般是从上述港口或厦门港登船,经过金门,向南直航。

第五条路线——闽西汀州府属连城、上杭、武平、长汀、永定等县居民,则乘船越省境沿广东的韩江到汕头,一般与广东大埔、蕉岭、饶平、梅县、丰顺的客家语系居民结伴,从汕头港扬帆航向海南。

闽人迁琼五条路线

1

福州府、褔宁府、建宁府、邵武府、延平府乡人在潭头港登船,船出闽江口,经马祖,偏南航行

2

兴化府属的莆田、仙游人多在兴化湾、平海湾登船,偏南航行

3

泉州府属各县居民,多数是金门或泉州湾或小蚱港或围头澳登船航向南,也有徒步到安溪,再从南安乘船沿晋江下到晋江县,登船出泉州湾向南航行

4

明清时期,漳州府属各县渡往海南的港口有29处之多,途经金门,向南直航

5

闽西汀州府居民,则乘船越省境沿广东的韩江到汕头,从汕头港扬帆航向海南

制图/陈海冰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海南省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1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