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公报 -> 2019年 第24期 (2019-12-31出版)

【字体:   打印页面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海南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的通知

琼府办〔2019〕34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已经七届省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11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海南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

第一章 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世界和我国花卉苗木发展概况

  一、世界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销持续快速增长。据世贸组织统计显示,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场和出口国,占据世界花卉贸易量的60%至70%,生产的花卉75%出口到130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花卉交易中心和中转枢纽,引导世界花卉价格和品种,在世界花卉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主要生产国还有丹麦、比利时、中国、泰国、肯尼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

  花卉消费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其中发达国家年人均花卉消费40美元,超过100美元的国家有8个。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进口国,市场消费总量的85%依赖进口。

  据统计,二战后至本世纪初,世界花卉产销量每年以10%的速度快速增长。

  (二)生产格局逐步改变。进入本世纪以来,花卉生产纷纷走上特色发展道路,由传统的发达国家悄然向自然资源适宜、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亚洲、中南美洲及非洲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格局逐步改变,中国已成为最大的花卉生产国。泰国热带兰花发展势头强劲,每年约有1.5亿株兰花销往日本,占有80%的市场份额。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是世界花卉生产与消费的主体。

  (三)花卉产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生产设备向温室化、自动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种子、种苗、种球通过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保障了生产的高效和专业化。节能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激素、化学控制技术以及产品的采收、保鲜、包装、冷链运输等方面的新技术已在花卉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得到广泛运用,成为促进花卉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现代化产销方式成为主流。由于新技术在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广泛应用,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不断集聚,形成了集制种、种苗、成品、加工、冷藏、保鲜、运输及销售环节相衔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如荷兰花卉拍卖中心拥有万余家生产者信息,专门从事花卉销售,并与世界各大消费市场连接,进行快捷交易、销售和运输,这种现代化产销方式使其成为世界花卉贸易国际化的枢纽。

  二、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现状。

  我国花卉商品化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33.04万公顷,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已占到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2017年销售总额1533.30亿元,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我国花卉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特色产业带,即云南的鲜切花、广东观赏植物和盆花、江浙地区园林观赏苗木、上海切花种苗、海南热带切花切叶、辽宁种球等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花卉市场2980个,花卉企业79512家,花卉从业人员505.35万人。在出口方面,出口量一直在逐年增长,占生产总量的15%,因受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影响,出口产品仍以低附加值花卉为主,在全球出口额占比仅为2%。

  (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一是鲜切花、高档盆花需求快速增长。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花卉消费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总消费额比2010年增长15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额225元,比2010年增长了234%。按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人们消费理念和方式就会发生质的变化。2017年我国人均 GDP 达到了59562元,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为8800多美元,我国人民消费理念和方式已经逐步步入追求精神文化阶段。未来我国对鲜切花、高档盆花的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按平均增长量预测,到2020年总消费额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294元,国内市场需求巨大。

  二是观赏苗木需求巨大。据估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绿地率将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随着城市扩大和人口增加,园林绿化苗木将保持旺盛的需求态势,乔、灌、草、花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模式将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的中小城镇、新农村建设都是潜在的花木市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崛起、休闲绿化、美丽乡村、旅游观光等项目的实施,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大型盛会的举办等,都为花卉苗木消费增长提供了历史机遇,预计需求量将呈快速上升趋势。

  三是花卉出口市场空间较大。据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预测,世界花卉消费将以年均8%-10%的速度增长。其中增长潜力最大的是以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为主的亚洲市场,尤其是日本已成为国际花卉贸易进口额增长最快的国家。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具有运输距离近,土地、人工、设施等成本优势。因此,日本等亚洲花卉市场是我国花卉出口贸易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二节 海南花卉产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稳步扩大。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省花卉种植面积19.6万亩,是2006年的3.6倍,花卉总产值54亿元,是2006年的3.7倍。海南岛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热带特色花卉生产基地。

  (二)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

  经过近十年快速发展,我省花卉产业逐步形成了区域化、集聚化、专业化发展格局,北部地区重点发展鲜切花(叶/枝)、盆栽观叶植物和观赏苗木;南部地区以热带兰花、金钱树等切花和盆栽植物为主;中部地区重点发展荫生观叶植物(鲜切叶及盆栽)、高档盆花和珍贵乡土树种等观赏苗木;西部地区优先发展反季节性菊花等鲜切花和耐旱观赏植物盆景。

  (三)花卉品种日趋丰富。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省完成了全省花卉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并从国内外广泛收集品种资源上万份,建设了设施完善的种质资源圃。经过多年发展及新技术应用,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品种日趋丰富,仅兰花主栽品种就有30多个、菊花主栽品种20多个。

  (四)市场影响力有所提升。

  三亚兰花、乐东金钱树和东方菊花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欧美国家,其中“柏盈兰花”成为了我国首个获得美国允许介质蝴蝶兰输美温室名单,实现我国介质蝴蝶兰输美历史性突破。海南热带鲜切枝(叶)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地位,种植面积占全国比重维持在70%左右,销售额占全国比重维持在80%上下,90%-95%的销量销往国内20多个省(区、市)。

  (五)花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目前,省内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或种植面积在45亩以上的大中型园林花卉企业有292个,部分地区还涌现出一批产值超千万元的大型企业,如海南金棕榈园艺景观有限公司、海南博大兰花科技有限公司、三亚柏盈热带兰花有限公司、三亚碧兰春兰花有限公司、三亚兰德玫瑰谷等,业务涉及花卉生产、深加工、旅游、物流、会议会展服务、零售、设计施工等。我省连续成功举办12届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以花为媒,以花搭台,不仅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酒店餐饮业、物流、会展等产业的发展,而且大大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六)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海南省花卉产业集聚发展比较明显,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18年,海口市花卉基地种植面积达7.0万亩,年产值达12.5亿元,亩均产值1.8万元;三亚市花卉基地种植面积1.4万亩,销售收入5.7亿元,亩均产值4.1万元。目前,“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平稳,经济和市场效益凸显。乐东黎族自治县金钱树年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东方市菊花亩均产值可达3万元左右。花卉产业正在成为海南部分地方“三农”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助力农民实现脱贫增收。

  二、主要问题

  尽管海南花卉产业发展趋势较好,但就现状而言,我省花卉产业规模不大、品种不多、特色不鲜明,与建设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海南自贸区(港)的要求极不匹配,特别是还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发展不均衡。

  由于各市县对热带花卉产业认识不一,支持力度不同,导致花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全省花卉产业主要集中在海口、三亚、文昌、乐东、东方等少数几个市县,大部分市县政府对花卉产业不够重视,缺乏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对花卉产业的扶持力度十分有限,影响了花卉产业的发展。

  (二)科技支撑不力。

  由于科研体制自身的原因,难以引进高端人才,现有科研人员也难以留住,导致林业科技人才匮乏,花卉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质量不高,成果转化率低。市场上的主打品种主要依赖从省外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和新技术较少,难以参与高端产品市场竞争。花卉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缺失,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三)产业化水平低。

  花卉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较弱,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大规模集成产业群(集团),家庭作坊式生产仍占有较大比重,“小而全”现象普遍,难以对市场形成影响力和拥有商品定价权。分散经营模式造成投资能力不足,水、电、路及花卉大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标准化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等问题。

  (四)交易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省花卉市场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只有海口、三亚两市具有小规模的交易市场,国内销售的大宗花卉产品仍要通过广州花市批发。省内尚无国际化花卉贸易市场,花卉出口贸易基本是从厦门、上海、广州等地的港口通过当地花商贴牌出口,增加了流通环节和成本,流失了利润。由于花卉销售物流中间环节较多、流程繁琐、位置分散、耗时费钱,有的物流成本与内地相比高达数倍。

  (五)政策扶持不到位。

  一是没有支持花卉产业发展的持续性政策和措施。近10年来,我省扶持花卉产业的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共安排1.65亿元,省财政2016年仅安排400万元,企业得不到政府资金的有效扶持。二是没有花卉销售绿色通道,造成花卉运输不畅,运输成本增加。三是花卉企业还未申请到贷款贴息。四是花卉产业没有纳入保险体系,企业投资风险大。五是没有花卉产业发展基金。六是花卉基地旅游设施用地受限,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难以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较难。

  第三节 海南花卉产业发展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花卉资源丰富。

  海南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全省有维管植物6036种,隶属于243科1895属,本地野生维管植物4597种,隶属225科1429属,其中大部分是可用于新品种开发的花卉资源,有许多是我国特有花卉,具有产业开发的独特资源优势,如幌伞枫、重阳木、蝴蝶树等是从海南野生树种中开发、已在华南地区广泛应用的绿化树种。

  (二)气候条件适宜。

  海南位于我国南部热带和亚热带交汇的边缘地区,属热带海洋和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是进行“北花南育”、品种驯化和育种的理想地区。

  (三)区位条件优越。

  海南地处我国南部,连接东南亚与中国大陆,拥有航空、水运、铁路、公路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东南亚与我国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海运条件,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经之地,区位条件优越。

  (四)土地资源充足。

  海南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适宜热带花卉生长的土地资源,除了天然林集中分布的中部山区外,全省各地均适宜发展热带花卉产业,特别是一些有待开发的撂荒地和闲置地可以通过发展花卉产业来加以利用。同时,海南正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可以将大量的低效甘蔗地、低产桉树林地和残次橡胶林地因地制宜调整为花卉基地,还可大力发展林下花卉基地,积极发展庭院花卉生产,扩展花卉产业发展空间。因此,可用于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土地资源相当充足。

  二、挑战分析

  海南花卉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同行业的竞争。目前我国花卉产业分化与分工已现雏形,如云南气候温和,鲜切花生产设施投资少,在保持较低成本的情况下,可做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已形成“云花”的品牌效应,在全国消费市场约占50%的份额。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北等地临近终端市场、科研院所云集,其高档盆花、种苗等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浙江、四川、福建等地观赏苗木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大部分花木生产种植面积的年增长率达到20%以上,有的更是高达30%-50%,同行竞争十分激烈。很多省份都把发展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予以重点扶持。

  三、市场前景分析

  综合分析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趋势及海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预期未来海南花卉市场如下:

  (一)进一步开发国际市场。

  高档鲜切花是国际市场花卉贸易的主体。日、韩及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文化接近,对中国名花接受程度高,海南蝴蝶兰种苗在日本等国际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金钱树、石斛兰、文心兰、国兰、三角梅、散尾葵、富贵竹等花卉在日、韩等国的需求量较大。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为我省花卉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现有日、韩市场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开拓中亚、西亚、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俄罗斯及欧美等国际市场。

  (二)分类开拓国内市场。

  1.巩固成熟稳定的华南花木市场。着力联合内地花卉企业,合作发展兰花等南苗北花接力生产培育模式,扩大“北花南育”的市场规模。大力发展大规格普通观赏苗木、彩叶乔木、花灌木等培育产业,重点开发广东、广西、福建等华南市场。

  2.扩大稳步增长的大中城市高档盆花和切叶市场。满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礼品花卉市场及家庭高档摆花需求,重点推广突出热带地方特色的石斛兰、文心兰、红掌、三角梅、金钱树等创新盆花盆景品种,并逐步扩大蝴蝶兰、绿萝、粗肋草、观赏凤梨、散尾葵、鱼尾葵、富贵竹等热销花卉品种的市场占有率。

  3.拓展与日俱增的食用、药用花卉市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保健食品药品、美容产品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与日俱增。海南拥有铁皮石斛、金线莲、香草兰等食药同源花卉,可适度规模种植并进行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食用药用花卉市场。

  4.抢占日益兴起的家庭园艺市场。满足国内高收入群体对家庭园艺日益扩大的需求,通过园艺中心、花卉超市、花园中心、园艺主题公园、园艺生活馆以及花卉大卖场等形式,进一步抢占新兴家庭园艺需求的乔、灌、草、花、藤等各类容器栽培植物市场。

  5.培育海南本地市场。立足海南市场,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的要求,研发适合海南不同人群的花卉新品种,满足不同层次需求。通过花卉文化宣传引导,培育海南花卉消费市场,带动省内鲜切花和家庭园艺市场成长;抓住建设海南人民幸福家园、中华民族四季花园、中外游客度假天堂的有利时机,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中提高本地观赏苗木市场占有率;稳步促进省内工程绿化、城市庆典、花坛花卉以及商务场所租摆花卉市场的发展。

第二章 发展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培育花卉龙头企业为抓手,通过调结构、优布局、强品牌、提档次,着力打造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花卉产业园区,把海南建成全国最大的热带花卉种植、品种繁育、产品出口和旅游消费基地,实现我省花卉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作出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特色异质原则

  重点发展热带特色花卉,培育名特优新花卉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引领热带花卉消费潮流。

  二、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花卉产业结构,培育花卉龙头企业,开发花卉优势产品,打造花卉产业新高地。

  三、集聚发展原则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朝着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四、引进创新原则

  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快品种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花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花卉种植总面积达到25万亩,总产值达到70亿元;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产值达到200亿元;到2035年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产值达到500亿元。建成一批花卉基地、产业园、产业小镇、主题公园、交易市场等,最终形成特色鲜明、效益突出、市场影响力较强的产业体系。

  第四节 产业布局

  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结合传统的生产基础、资源、区位和经济社会条件,遵循适地适花的原则,从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有利于实现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原则出发,突出特色农业和块状经济的特点,规划以下四大花卉产业区。

  一、东北部花卉产业区

  包括海口、文昌、琼海、万宁、澄迈、定安、临高、屯昌等8个市县,重点发展区域为海口、文昌、临高。海口重点发展以散尾葵、鱼尾葵、巴西铁、富贵竹等为主的鲜切叶(切枝),以热带兰花、红掌、睡莲等为主的鲜切花,以蝴蝶兰、红掌、凤梨、三角梅、一品红等为主的盆花,以海南博兰、福建茶、九里香等为主的盆景,以棕榈科植物、海南乡土树种、优稀植物等为主的观赏苗木。文昌重点发展以散尾葵、富贵竹、文心兰为主的鲜切花(枝/叶),以盆架子、椰子、大王棕、霸王榈、五味子等为主的观赏苗木,以台湾草、夏威夷草为主的草坪类植物。临高重点发展以火焰木、风铃木、鸡蛋花、凤凰木、龙血树、垂叶榕等为主的观赏苗木。

  二、南部花卉产业区

  包括三亚、陵水、乐东等3个市县,重点发展区域为三亚和乐东。三亚重点发展以玫瑰、菊花等为主的鲜切花,以石斛兰、蝴蝶兰等为主的盆花,以三角梅、中东海枣、小叶榄仁、花旗木、酸角树等为主的观赏苗木,以玫瑰为主的药用和食用植物。乐东重点发展以金钱树、粗肋草、绿萝、平安树等为主的盆栽植物。

  三、中部花卉产业区

  包括五指山、琼中、白沙、保亭等4个市县,重点发展区域为五指山、琼中。五指山重点发展以红掌为主的鲜切花,以凤梨为主的盆花,以发财树、竹为主的观赏苗木。琼中重点发展以铁皮石斛、金线莲为主的药用和食用植物。

  四、西部花卉产业区

  包括儋州、东方、昌江等3个市县。儋州重点发展沙漠玫瑰、凤梨为主的盆花,以风铃木、重阳木、桃金娘、野牡丹等为主的热带景观苗木。东方重点发展神马白菊、多头彩菊等为主的鲜切花,以绿萝、石斛兰、空气凤梨为主的小盆花,以花旗木等为主的观赏苗木。昌江重点发展以菊花、百合等为主的鲜切花,以三角梅、红掌、朱瑾为主的盆花,以三角梅、木棉等为主的观赏苗木。

第三章 发展战略

  第一节 构建花卉科技创新体系

  一、构建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据资料记载,海南有野生花卉180多科859种,这是开展新品种创新培育的重要资源。全面调查和收集海南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建立野生花卉资源保存库,系统评价野生花卉种质资源,为驯化野生花卉、筛选和杂交培育新优品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育和引进新优品种

  依托正在建设的“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野生优良花卉资源的挖掘利用、引进再创新等方式,争取用3-5年时间,选育出一批特色与优势明显、具有市场开发潜力或能引导市场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到2035年,培育30个自有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强新优品种引进工作,主动与国际花卉研究单位合作,每年引进3-5个市场前景好的新品种。

  三、技术研发和推广

  (一)开展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包括花卉种子种苗规模化或工厂化繁育技术、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花期调节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

  (二)开展采后加工、保鲜、冷储、包装、运输技术研究。

  主要是引进或研发鲜切花适时采收与采后保鲜技术,鲜切花、盆花、盆景、种球(种苗、种子)、观赏苗木包装技术,花卉冷藏冷链运输技术;插花艺术、花艺装饰技术,花卉保色、着色、干燥技术等;花卉种子包衣技术。

  (三)开展设施、设备及相关生产技术研究。

  研究适应海南气候特点的经济适用的生产设施设备;引进与研究花卉基质的工厂化生产技术与设备,发展海南花卉基质产业;研制主栽花卉品种的专用肥料,研发与集成工厂化生产工艺。

  (四)开展加工产品深度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花卉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其香精、香料、色素等产品的加工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加工技术和花卉产品。

  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整合省内科技资源,建立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省农业科学院和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花卉龙头企业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大型花卉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在企业内部设立研究机构,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打造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五、构建科技人才智力体系

  加大高校及科研院所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农林科技推广网络,向花卉产业园和生产基地选派科技特派员,建立花卉科技推广队伍。扶持花卉龙头企业建立花卉种植培训基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从国内外引进尖端技术带头人,逐步建立“产学研、育繁推”相结合的花卉人才队伍,全面加强人才智力支撑。

  第二节 构建生产经营体系

  一、建设现代花卉产业示范园区

  根据四大花卉产业区的产业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花卉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控产品质量,将有产业基础的生产基地打造成集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标准化种植、物流集散、品牌打造、花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现代花卉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并重点建设好昌江棋子湾三角梅产业园、海口热带花卉苗木产业园、海口三角梅高新技术产业园等。

  二、大力培育和引进花卉市场主体

  一是立足海南已经在切叶、切枝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培育和引进花卉线上线下营销龙头企业。二是立足气候和资源优势,培育和引进热带兰花、三角梅等具有特色种质资源和成熟技术的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三是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培育和引进100个花卉龙头企业。吸引各类大型企业进入花卉生产、经营和流通领域,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国家级、省级花卉龙头企业。四是大力发展农民花卉专业合作社和家庭花圃苗圃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企业和个人申请专利、注册商标、争创品牌,并在立项、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三、实施花卉品牌战略

  着力打造热带切花切叶、高端盆花、小盆栽、观赏苗木等热带特色产品品牌。通过政府机构、公司企业、社会团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努力,合力打造区域性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体系;推进花卉品牌建设,支持海口、东方、乐东等市县政府申报鲜切叶、菊花、金钱树等花卉品牌。创新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海口迎春花市、海口三角梅花展、昌江木棉文化节活动内容和方式,创办热带花卉苗木博览会、菊花节、金钱树节、莲花节、插花花艺大赛、盆景交易大会和国际花卉插花艺术节、中国(海南)花卉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组织国内外新闻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大力宣传报道海南花事活动,树立海南花卉品牌形象,提高公众对海南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四、协调发展花卉配套产业

  围绕鲜切花(枝/叶)、高档盆花、观赏苗木等核心产业,逐步完善配套产业。加强节水设施、现代化温室设施建设,积极采用节能降耗技术、采后处理等新技术。积极引入和培育专业化基质、育苗容器、植物生长调节剂、花肥、生物农药等花卉资材配套企业。发展花卉包装业和物流业,逐步实现花卉产业配套化,花卉产业多样化。

  五、发展花卉精深加工产品

  充分挖掘花卉的食用与药用价值,研究开发食药同源和功能性花卉的各类产品。发展兰花、玫瑰糕点、糖果等地域特色花卉小食品,主打旅游消费,增加新卖点;加大对兰花、玫瑰、睡莲等芳香植物香精和非洲菊、栀子等天然色素提取的支持力度,促进花卉天然化妆品的生产,满足消费多样化需求;开发铁皮石斛、金线莲、香草兰等药用花卉的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促进花卉天然药物生产。

  六、推动创新生产经营组织模式

  (一)发挥花卉协会等社会组织职能。充分发挥花卉协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盆景协会、插花花艺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整合资源、聚力发展,同时加强对花卉行业发展指导和服务。

  (二)培育一批花卉专业合作社。鼓励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组织,共享大宗农用生产资料和先进科技成果。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支持各类花卉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花农收入持续增长。

  第三节 构建花卉市场和流通体系

  一、建设花卉市场网络体系

  整合现有花卉市场资源,主打热带花卉苗木品牌,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对接一线市场,在海口市建设一座集现货交易、电子拍卖、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大型国际花卉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组建海南国际花卉拍卖交易公司;支持在三亚市、儋州市建设区域性花卉专业市场;支持花卉企业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建设花卉零售网点,推广连锁经营、鲜花速递、网上交易等新的流通方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损耗;支持花卉企业到境外建设花卉产业园,直接对接境外花卉消费市场。

  二、打造花卉电商交易平台

  开发利用“阿里巴巴”“京东”“新农人”等电商平台及新视音频媒体,打造特色热带花卉网络品牌,形成一批“网红”花卉及花农,开展网上直销促销活动,减少运营成本,助力小型特色花农经济发展。引导花卉龙头企业、品牌流通企业开设第三方电商平台旗舰店,培育花卉产品网络销售品牌。推动花卉生产流通企业自建或依托知名电商平台建设区域性电商专区,开展网上批发、网上配送,支持花卉批发市场建设网上现货交易平台。同时,打造“我当一天小花农”等线下体验模式,让更多老百姓知花、懂花、养花,使养好一盆花成为幸福家庭的标配。形成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花卉网上销售渠道。

  三、转变交易方式,提高交易水平

  海口花卉市场和花木交易中心,要按国际惯例逐步引入花卉拍卖、期货交易等现代花卉交易形式;新建或改建三亚、儋州、东方、琼中等四个分销和转运中心,要逐步增加网上交易系统,并参与拍卖、期货等交易。通过改进交易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时间,降低流通成本。以花卉拍卖为依托,逐步完善花卉电子化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推动花卉行业标准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海南花卉产业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健康持续发展。

  四、完善鲜花冷链物流系统

  建设鲜花冷链物流系统,加强冷链的动态管理,加大对专门用于鲜花采后预冷、分级后冷却和运输前中长期冷藏的冷藏库、冷藏车、保鲜车的投资力度,保证鲜活、易腐的鲜花在收购、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物流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减少在物流过程中的变质和污染损耗,提高批发市场的花卉品质。

  第四节 构建花卉产业服务体系

  利用网络电子虚拟技术,搭建海南省花卉产业信息平台,形成连接花卉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生产资料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政府、行业协会、质检、银行等之间的桥梁。

  花卉产业信息平台主要包括:

  一、花卉拍卖信息系统

  到2035年,实现80%的花卉生产企业入网,建立网络会员制,拍卖市场通过网络平台,联系生产企业参与花卉拍卖,并促成花卉产品交割。

  二、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

  利用网络平台向客户提供生动、快捷、详尽的花卉产品信息和服务介绍,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网络交易,降低产品现货交易成本,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和影响。

  三、客户查询信息系统

  建立花卉生产企业信息数据库,详细记载花卉生产者的品种、规格、数量、单价及生产量、联系方式等信息。向客户提供花卉产品及服务的预定或咨询,提供售后服务或动态服务状态查询,更高层次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最大限度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物流公共信息及咨询系统

  鼓励区域间物流信息共享。通过公共信息系统的支持,完成花卉物流的订货、收货、库存、配送、发货等功能,保证物流系统的实时监控、快速反应,以利于物流系统更加高效、安全、协调运行,降低物流成本。建立花卉网络智库,为花农解决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管理难题。

  五、花卉苗木行业信息系统

  尽快建立省内与国内、国际互联的花卉信息网络,及时获取行业信息,并开展分析加工和预测工作,以实现“生产—市场—消费”的有效对接,达到信息共享、生产与市场互动的目标,避免不正当竞争,降低经营者的市场风险。

  六、花卉苗木质量检测和标准认证

  在海南选择适宜地点,建设省级花卉苗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覆盖重点花卉苗木产区。健全全省主要花卉苗木标准体系,制修订花卉苗木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加强花卉苗木认证工作,提高产品质量。

  七、发展花卉相关服务产业

  结合城市写字楼、企事业单位、宾馆饭店美化环境的需求,发展花卉租摆、会展服务产业,促进高档花卉消费,带动城市富余劳动人口就业;结合观光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推动具有区域特色的花卉生产与生态观光服务的加速融合;探索花卉产业与花卉文化、休闲旅游、生态餐饮、科普教育等产业相融合的新型业态,促进花卉休闲观光旅游和花卉文化产业发展;全面促进以景观设计、施工为龙头的绿色创意文化产业发展。

  第五节 构建花文化体系

  花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绘画、文学、艺术、剪纸、造园等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独特的民族特色,内容广泛丰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产业发展已是行业的共识。通过花文化的构建,完善热带花卉苗木产业链、促进产业高度融合,推进产业创新转型、新兴花卉旅游产业,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

  结合我省花卉产业发展和花文化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海南省花文化体系。

  一是加强花卉科研与教育,尤其是对海南特色本土花卉的研究,出版花卉科普图书及手册。

  二是定期举办各种花事活动,如花展、花市等。

  三是结合花事活动,举办各种艺术形式的比赛或评选活动,如绘画、摄影、手工等。

  四是在四大产业区分别打造花卉主题公园和文化博物馆。

  第六节 构建花卉旅游体系

  发展花卉旅游,既可以完善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又可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举措。

  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借助国际旅游岛的品牌优势,发展“花卉+全域旅游”“花卉+休闲农业”“花卉+美丽乡村”“花卉+文化产业”“花卉+健康”等业态。将花卉市场基地建设成为花卉产业风情小镇、花卉主题公园,并打造成为重要旅游景区,设计花海互动的热带风情旅游线路产品。以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等产业基础设施及公园、植物园、图书馆、科技馆等公益机构为依托,开发与热带花卉苗木相关的诗词、歌赋、书画、电影、电视、摄影等文化产品,开展传统插花、盆景和植物造型等花卉艺术比赛和交流活动,挖掘以花卉为主题的观光、休闲、教育、比赛等功能,建设一批花卉文化示范基地。深入挖掘花卉医疗保健和艺术观赏功能,开发一批以花卉为原料的化妆品、医疗品、保健品、饮料、食品和花卉艺术品。

  我省花卉旅游的发展应紧密结合全域旅游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一村一品”的花卉小镇

  依托风情小镇的建设及当地经济条件,结合花卉品种具体属性和当地旅游资源,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公司提供花卉种苗与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销售,农户负责种植管理工作,开展“一村一品”的花卉种植。

  重点打造乡村式“花海”“花田”,融入乡村风貌、民风民俗、农家美食、休闲垂钓、农事体验等,做到四季有花可赏,辅以季节性的“花海”吸引游客,为当地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当地餐饮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二、专类花卉博览会

  通过举办专类花卉博览会,构建花商交流沟通与产品流通平台,吸引民众前往游览,促进花卉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带动酒店业、餐饮业及相关服务业同步发展。由企业牵头,省政府扶持,依托各市县不同的特色优势花卉产业资源,定期举办热带兰花、三角梅等专类花卉博览会,打造海南专类花卉博览会新品牌。

  三、婚庆观光摄影专类园

  在海口、三亚、琼海、儋州等交通便利的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建设专用于婚庆摄影拍照的花卉专类园,迎合结婚新人的需求,同时也可作为结婚纪念摄影的场地等,拉动婚庆、摄影及观光旅游的行业融合发展。

  四、科普百花园

  各市县建造一个供学生、花卉爱好者及各界人士了解学习花卉生物属性及生态习性的科普性百花园,普及花卉基础知识,为城市旅游增光添彩。

  五、综合性公园

  在综合性公园中开辟专类花卉观赏园,优化公园景观构成,丰富植物景观和观赏素材,使花卉与公园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六、苗圃生产基地景观化

  在具有较大占地规模的苗木生产基地进行规划设计,打造苗圃观光旅游景点,丰富旅游资源,为大众提供花卉观光、花卉种植养护体验、鲜花水果采摘、花卉休闲、农家餐饮等服务,拓宽苗圃收入途径,提高花卉经济附加值,带动经济发展。

第四章 重点建设内容

  第一节 种业创新工程

  一、种质资源大数据中心

  依托全球动植物种质大数据中心、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海南分库,建设热带花卉苗木种质资源大数据分中心2个,提供种质资源信息、资源评价信息、资源遗传信息等内容和数据交易服务。

  二、种质资源中转基地

  依托南繁科技城建设热带花卉苗木种质资源中转基地1个,承担储备保护、产业应用、种质资源交流、检验检疫服务、种业贸易等功能。

  三、种质资源保存库(圃)项目

  依托全球植物种质资源存储中心,建设国家热带花卉苗木种质资源库存储中心1个,开展种质资源的低温保存和质量检验检测等工作。

  依托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海南分库建设国家热带花卉苗木种质资源活体保存库1个,包括建设信息数据中心、研究中心、活体保存中心等,主要负责国内外热带花卉苗木种质资源品种的收集和保存,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种质资源交流服务,并开展研究开发、人才培养、科普宣传等工作。

  依托有基础的研究院(所)、大学或企业建设专类资源圃,包括海口鲜切叶种质资源圃、观赏苗木种质资源圃、兰花种质资源圃、三角梅种质资源圃,文昌棕榈植物种质资源圃,三亚玫瑰种质资源圃、兰花种质资源圃,儋州红掌种质资源圃、兰花种质资源圃、热带观花种质资源圃,东方菊花种植资源圃,乐东肉质植物种质资源圃共12个,开展资源保存、评价和研究工作,为花卉科技创新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四、野生资源驯化保存项目

  依托国家热带花卉苗木种质资源库和专类种质资源圃,建立野生花卉资源保存和驯化基地6个。广泛收集野生资源,并开展系统评价,为驯化野生花卉、筛选和杂交培育新优品种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基地土壤改良、保护栽培、新技术应用等进行野生驯化,利用先进技术有步骤地开展杂交选育和繁殖,并从适应性强的物种中筛选出一些优良类型,培育出适应市场的花卉品种。

  五、南繁育种基地项目

  充分发挥我省南繁优势,依托全球植物种质资源引进育种开发实验室、热带花卉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圃),设立科研育种基地6个。到2035年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50个以上,并选育出一批经省级审认定品种或国际行业协会注册登记的花卉新品种。

  六、种苗生产基地项目

  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南苗北花”培育模式。重点发展热带花卉苗木种苗产业,加强与内地温带地区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蝴蝶兰、凤梨、红掌等中大苗培育产业,形成热带育苗、温带催花的花卉种植产业链;建设20个种苗组培厂、20个苗木生产基地。

  七、种质资源隔离检疫

  依托海南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的全球植物种质资源引进检验检疫隔离中心、热带植物隔离检疫中心文昌基地,建立热带花卉种质资源隔离检疫中心2个,为引进花卉新品种提供隔离检疫和试种服务。

  第二节 产业示范工程

  根据四大花卉产业区的区域特色,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控产品质量,把有产业基础的生产基地分别建设成各具特色的现代花卉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到2035年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备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园20个,壮大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打造竞争力强、品质过硬的花卉品牌10个以上。

  一、盆栽植物产业示范项目

  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在海口、三亚、儋州、东方、昌江、乐东、琼中、临高、陵水等市县建设蝴蝶兰、文心兰、石斛兰、凤梨、三角梅、红掌、金钱树、菊花、绿萝等盆花产业园9个,包括东山兰花智慧生态示范基地、演丰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昌江三角梅产业园、临高花卉产业园等,培育省级重点龙头花卉企业,打造兰花、三角梅、金钱树、绿萝、粗勒草等花卉品牌。

  二、鲜切花(枝/叶)产业示范项目

  在海口、东方、五指山、定安等市县建设鲜切花(枝/叶)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6个,打造文心兰、石斛兰、红掌、菊花、散尾葵、鱼尾葵、富贵竹、莲花竹、巴西铁等鲜切花(枝/叶)品牌。

  三、观赏苗木产业示范项目

  在海口、昌江、临高、儋州等市县建设观赏苗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个,标准化生产木棉、风铃木、罗汉松、珍稀植物、棕榈植物等苗木,打造珍稀花木、热带盆景、棕榈植物等品牌。

  第三节 三产融合工程

  一、花卉精深加工

  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及招商引资,吸引花卉深加工生产企业入驻海南,鼓励大型花卉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花卉精深加工。依托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在海口、三亚、儋州、东方等市县建设花卉加工项目,计划到2035年,省内有大型花卉食品深加工、药用花卉深加工、食用色素生产、大型花卉香精及化妆品生产企业6家以上。

  二、花卉产业小镇

  发挥花卉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专业合作社和当地农户,合力打造一批集花卉生产种植、观光旅游、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花卉风情小镇15个。重点打造全球植物种质资源展示产业小镇,海口红旗、演丰、云龙等花卉产业小镇,三亚天涯兰花产业风情小镇和亚龙湾玫瑰风情小镇,昌江七叉木棉风情小镇和棋子湾花卉产业小镇,万宁兴隆花卉产业小镇、陵水南湾花镇,东方三家菊花产业小镇和板桥花卉小镇,乐东佛罗金钱树产业小镇,保亭南茂彩色生态景观产业小镇,临高博厚乡村旅游花卉产业小镇等。

  三、花卉主题公园

  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建设花卉主题公园10个,海口、三亚、儋州、万宁、定安、陵水、乐东等市县各打造一个三角梅主题公园,琼海、东方各打造一个热带樱花(花旗木)主题公园,昌江打造一个木棉主题公园。

  四、花卉会展

  举办海南国际热带花卉博览会、三亚国际花卉旅游节、海南国际旅游岛三角梅花展等国际性花卉会展,通过专业性展会集中宣传和展示海南花卉产业新技术、新品种,引导花卉消费,促进产业发展,推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第四节 多彩海南工程

  实施“多彩海南”工程,实现“处处花香、步步美景”,把海南打造成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

  一、景观廊道建设

  启动万里景观长廊工程,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旅游通道等干线公路和高铁两侧绿化、彩化档次,县道以上的公路要将90%以上的路段打造成多花多彩的景观公路。

  二、花园城市建设

  大力开展建设花园式单位、花卉风情街、花卉景观长廊和乡村绿化美化等行动,广泛动员机关、学校、厂矿、营区、街道、小区、乡镇、村庄开展创建花园城市、花园小区、花园小镇、花园村庄等活动,海口、三亚、儋州、琼海等4个市花园式单位建设率达85%以上,其他市县花园式单位建设率达70%以上。在海口、三亚、儋州等市打造各具特色的花卉博览园、花卉风情街。各市县根据各自特色打造一条热带花卉景观大道。

  三、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旅游等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工程,绿化美化乡村,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环境。到2035年,建成500个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国家森林乡村和一批地方森林乡村,建设一批全国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县,建成一批“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五节 市场拓展工程

  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纽带作用,建立国际花卉销售网络。结合大数据分析,创新营销方式,推进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特别是扩大花卉出口,高端花卉产品瞄准日本、韩国、西亚和欧美花卉消费大国,观赏花卉苗木瞄准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市场。结合临港、临空经济区布局花卉交易市场,推进海口、三亚、儋州等市花卉交易市场建设。建设“一个交易中心市场”和“四个交易区域市场”。

  一、建设一个花卉交易中心市场

  在海口市建设一个花卉交易中心市场,包括产业大数据中心、拍卖交易中心、物流园区、分销和转运中心。利用数据库、遥感、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花卉产业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研发、种植、加工、贸易及衍生产业各个环节信息化。

  依托美兰国际机场集公路、铁路、航空联运于一体的优势,建设一个集国内公铁空联运、中转集散和物流口岸功能于一体的花卉综合物流园区。将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和货站、货场、仓库、转运站等各种物流结点集在一起,将物流与商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大幅度提高规模效益。依托海口花卉市场和花木交易中心,建设一个辐射全省、华南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大型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为进出花卉的集散和大中型企业在全国及亚太地区采购和分销提供交易平台。

  二、建设四个区域交易市场

  按照覆盖省内四大花卉生产区,并兼顾周边市县花卉生产布局的要求,构建产供销产业链,新建或改建三亚、儋州、东方、琼中四大花卉分销、转运的交易市场,建设并不断完善交易服务大厅、恒温保鲜库、停车场等硬件设施,为本地花卉的集散和企业采购、分销提供物流交易平台,为进行末端配送服务提供专业化的物流设施。疏通花卉从产地经分中心交易转运至中心交易市场后进入终端花卉市场的公路物流通道。重点完善省内公路物流绿色通道,以缩短物流时间,降低花农、花卉生产企业物流成本并确保花卉品质,提高海南花卉市场竞争力。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

  重点建设项目共有五大类18个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大大加强我省花卉生产基础设施水平,改善花卉生产条件。根据现有投资水平并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初步估算花卉产业规划总投资170亿元。

  一、种业创新工程

  种业创新工程投资23.2亿元,占总投资的13.65%。

  二、产业示范工程

  产业示范工程投资10亿元,占总投资的5.88%。

  三、三产融合工程

  三产融合工程投资26.8亿元,占总投资的15.76%。

  四、多彩海南工程

  多彩海南工程投资90亿元,占总投资的52.94%。

  五、市场营销工程

  市场营销工程投资20亿元,占总投资的11.76%(详见附件2)。

  第二节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据统计,2018年全省花卉总产值为54亿元,其中以种植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产值40亿元,以园林绿化为主的第二产业的产值为10亿元,以销售、设计、管理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为4亿元。随着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深入推进,花卉基地、花卉种苗、乡村绿化美化、花卉交易市场将蓬勃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将快速提升,预计到2035年,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基本建成之时,全省花卉三产的产值将分别达到200亿元、160亿元、140亿元,2019年-2035年17年累计总产值达4630亿元(详见下表)。

6.png

  二、生态效益

  规划种植的80万亩花卉,既有大量的草本和灌木植物,也有大量的乔木树种,在获取经济价值的同时起到绿化美化环境、创造优美生活空间的作用,能发挥防风降温、调节气候、吸碳释氧、吸尘降噪、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因此,实现本规划目标后,既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美化人居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空间,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三、社会效益

  一是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经测算,种植2亩花卉需要一个劳动力,80万亩可提供40万个就业岗位,促进就业。二是通过发展花卉产业,丰富全省旅游资源,带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四季花园建设。三是通过种花观花赏花活动陶冶情操,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精神文明的进步。

  第三节 资金筹措

  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筹措资金,强化政府对资金、技术、市场、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产业资金以企业自筹为主,政府通过安排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争取国家林业贷款贴息补助等方式进行扶持。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科技支撑体系等公益性项目的建设。

第六章 保障措施

  按照我省花卉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强化政府对资金、技术、市场、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宏观调控和配置,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产业水平,促进我省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 落实产业用地政策

  花卉产业项目用地严格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和用地保障的意见(试行)》(琼府〔2019〕13号)规定;传统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所配建的简易大棚(温室)不属于设施农用地,按照农业生产原地类管理;工厂化生产方式的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使用林地、园地、耕地等农用地的,按照设施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由经营者与土地所有权人签订用地协议,报相关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

  支持花卉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在规划的前提下,花卉项目涉及的餐饮、住宿、大型停车场等用地,可以依法使用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它单位和个人共同开展住宿、餐饮、停车等旅游接待服务。

  第二节 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全省各级政府特别是花卉产业发展重点市县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发改、财政、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力量,成立花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及时解决花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三节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一、加大财税支持

  全省各级政府应统筹现有相关资金渠道,支持花卉产业发展。鼓励花卉产业企业按规定申报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用于花卉种苗繁育基地(花卉种质资源中心)、高产示范花卉基地、花卉产品销售平台体系(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和花卉加工产业升级改造以及花卉种苗培育新技术研发、专业合作社组建和种植大户的机械设备改造升级,将花卉生产、初加工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对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花卉免征增值税,对企业种植花卉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对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规定的进口花卉种子(苗)可按有关规定予以免税。

  二、鼓励社会资本成立花卉产业投资基金

  鼓励省内外花卉企业、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市场化运作的花卉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海南花卉产业发展。

  三、加大保险支持

  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开发和试点实施覆盖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责任的花卉种植保险产品,降低花卉企业和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的生产经营风险,有条件的市县可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政策性险种进行推广。

  四、加大贴息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林业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降低我省花卉产业企业融资成本。对本省户籍农民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发展花卉生产、加工、流通等涉农用途的贷款,鼓励各市县结合贴息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将其纳入农民小额贷款贴息政策范围。

  第四节 强化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花卉专业人才的引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一批科研精英,提高花卉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培养一批花卉专业经纪人和生产技术人员,提高花卉生产销售水平;吸引一批擅长资本运营、生产经营的花卉企业家,整合花卉资源,提高花卉生产经营能力。整合省内教育资源,发展花卉园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完善花卉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为花卉企业培养多层次、高素质的科技、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的梯队化,为提高花卉产业层次、促进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五节 建立规划实施的评价考核机制

  省林业主管部门作为《海南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以下简称《规划》)实施的牵头单位,要建立指导、考核、评估机制,做到全年有指导、年度有考核、节点有评估。各市县政府是《规划》落实的主体,各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规划、旅游文化、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部门开展指导、检查、督促和评估考核工作。组织建立花卉产业发展相关的专家团队,及时评估《规划》的实施情况,根据外部环境、政策的变化及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修订《规划》,确保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附件:1.海南省热带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汇总表

  2.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海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示意图

  附件1

海南省热带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汇总表

5.png

  附件2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序号

     

     

数量(个)

单价(亿元)

总投资(亿元)

种业创新工程


71


23.2

1

种质资源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分中心

2

0.6

1.2

2

种质资源中转基地

花卉苗木中转基地

1

3

3

3

种质资源保存库

存储中心

1

1

1

活体保存库

1

2

2

资源圃

12

0.3

3.6

4

野生资源驯化保存

保存和驯化基地

6

0.3

1.8

5

南繁育种基地

科研育种基地

6

0.3

1.8

6

种苗生产基地

种苗组培厂

20

0.2

4

苗木生产基地

20

0.2

4

7

种质资源隔离检疫

隔离检疫中心

2

0.4

0.8

产业示范工程


20


10

1

盆栽植物产业园

盆栽植物

9

0.5

4.5

2

鲜切花(枝/叶)产业园

鲜切花(枝/叶)

6

0.5

3

3

观赏苗木产业园

观赏苗木

5

0.5

2.5

三产融合工程


31


26.8

1

花卉精深加工

花卉加工生产企业

6

0.8

4.8

2

花卉产业小镇

产业小镇

15

1.2

18

3

花卉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

10

0.4

4

多彩海南工程


28


90

1

景观廊道

万里景观长廊

1

10

10

2

花园城市

花园城市

18

2

36

3

美丽宜居乡村

绿化美化示范县

10

2

20

美丽宜居乡村

1

24

24

市场营销工程


5


20

1

花卉交易中心市场

交易市场

1

12

12

2

区域交易市场

交易市场

4

2

8

合计





170


  附件3

海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示意图

image.p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